張晴文
Chang Ching-We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規範的拋棄與凹缺—曾雍甯的繪畫
 
文 / 張晴文

原子筆

對於媒材有意識的選擇,是曾雍甯作品令人好奇又費解的原因。過去在學院中學習水墨,而曾雍甯自1999年開始嘗試以原子筆與其他媒材混合創作,2002年起逐漸發展出獨立的原子筆畫作,紙張也從宣紙換成了厚實的水彩紙。從柔軟具彈性、富變化的畫筆,換為沒得商量的硬筆,就造形語彙的表現而言應是充滿挑戰。這樣的工具如何運用、製造變化,讓畫面能夠產生不煩膩的表現方式,對於畫者而言無疑是種考驗。

將曾雍甯的作品放在繪畫的脈絡中來看,它們呈現出來的狀態幾乎是處於一個曖昧未明的地帶。為了確認位置,或許可以用一道道的排除方式試圖為其找到定位,但是消去法的結果,最終卻也只得一個寬鬆的權宜,在今人寬闊至幾無邊界的藝術範疇中,曾雍甯的作品與其他的創作共享了一個廣義繪畫的意義,但在其中又以相當決絕不同的面貌,包含幾分成立與否的認同疑惑,獨處一室。

也因為這個可能性的疑惑,成就了曾雍甯作品值得玩味之處。做為原子筆(或者中性筆)塗畫而成的畫面,因為媒材本身的非正統意味,以及媒材本身的表現侷限,使得曾雍甯的作品以與規範負向而行的斷裂,做為一種宣告與力量來源。假如造形藝術本身具備一系列的遊戲規則與認同默契,曾雍甯的作品可以說是利用造形語言本身的可能性來擺脫規範的嘗試。當線條與色彩等基本的元素都以最極端的方式展現,語言本身所具備的對抗力量,就在畫面中迸發。

叛逆

做為學院出身的藝術家,曾雍甯在生產作品的手法選取上,不以觀念性的動作擇定,或者油畫、壓克力、水墨、膠彩等帶著濃厚技法養成的媒材施作,做為表現途徑,而是選取原子筆做為主要媒材。雖然任何媒材的運用的確有賴時間及經驗提煉技術性的造就,原子筆這種乍看不在專業想像中的「非學院」媒材(你我每天都握著這種筆寫字),在曾雍甯的手中卻成了帶著叛逆意味的選擇(或許這是一種繪畫道統與藝術家專業的除魅)。

原子筆的特性也關係著表現的方法與結果。在他的作品中,原子筆的線條、墨點回歸至最基本、最平凡的表達方式,而畫出來的圖形,以重複、繁雜而幾何感強烈的圖案為主,在圖形的發展上,用最簡單的方式達致無限擴充的效果,不具敘事性的畫面,在早期作品中一概以「花園」概稱,其題材與內容的貧乏平板,一如做為不具備特殊指涉的花與花園,既非概念的花,也不是某一種花的指定,指向一種空虛的狀態(畫面卻通常看起來很滿)。

曾雍甯的創作媒材與其相關的表達語言,挑釁了藝術或者學院繪畫邊界的存在。而挑釁成立的前提是,在這個有待挑戰的領域之中,以其規範與邏輯試探自身極限與禁忌的最遠端。

反向的凹缺

在「野人花園」系列作品裡,曾雍甯不厭其煩地建構、堆疊出各種線條與墨點組合的姿態。然而,這些畫面裡的物事沒有深度,沒有故事敘述。一堆圓圈,線條列隊,手繪而從來不精確的圓形與花形,讓他筆下的繪畫呈現某種匱乏而凹陷的狀態,甚至帶著「拙」的質感。線圈所顯示的手繪力道,原子筆尖端的鋼珠摩擦紙張所劃下的溝痕,不像油畫顏料堆疊時造成的量體感,或者重複渲染黑墨產生的重量,而是形成一道反向、下陷的凹缺。它負向地消除,在這些溝槽裡裝載鮮豔的液態物料,以重複、對比等基本運算方式支撐起整幅畫面。做為非敘述性的一張平面,缺乏情節表達,花園被曾雍甯提出來做為一個概觀的場域,所有觀者對這花園一無所知——甚至可以視之為一個理想的、消失的、不存在的花園,面對原子筆圈畫出來的團塊我們至多捕捉到一些「很像花朵」的形態,但所有造形之間的關連仍付之闕如。

既是非敘事地再現一個場景,「花園」本身只做為筆力表達的一個平台:線條、色彩、深淺、刻痕。尤其「野火」系列,純粹的紅色原子筆線條在巨大尺幅的紙張上揮灑,呈展出因為點畫力道、速度的變化,而來的漏油程度不一效果,以及原子筆畫過之後在紙張表面造成的溝痕。

無論是「野人花園」或者「野火」系列,面對作品,觀者只得由此想像、揣度作者施畫的情緒及過程,除此之外無可得知。在繁複的筆調處理下的畫面,藉著線條的多寡、線條的粗細、畫面的尺幅,我們想像作者創作時的狀態。作品平面呈現出來的畫面之所以動人,多少因為我們對於原子筆或鋼珠筆基本性能的熟悉。以自己的經驗推測畫者為這個平面所花費的體力、時間、精神,當一幅複雜、滿溢的畫面在眼前,我們在線條之林裡搜尋、穿梭、迷走,可以想見曾雍甯創造這些畫面的同時,自己又是如何著迷、滿足地遊走其間。

由外觀內

現成消費性材料的取用,是曾雍甯創作的另一項特質。這些現成的畫筆及顏料,也是反向背離繪畫傳統的一種作法與態度。近期新作中,曾雍甯更以廣告設計用的墨水,或滴畫,或潑灑,在細筆塗繪的線條秩序中,增加變動與破壞性的介入痕跡。這類現成色料的使用,鮮少經由藝術家之手轉換、重混,其與筆類與筆法的選擇同樣具備壓抑藝術家表現的性質。曾雍甯選擇外在限制性高的規則,向內從創作活動的勞動本身著眼,以反覆增生的線條與圈點描繪畫面,用最低姿態的造形語言結構出整個圖面,這些看似飽滿的場景,正是每一個對照於一般繪畫創作而言的負向選擇,不斷累加而成。也正是所有看似「外於規範」的作法,映現了做為繪畫內部的疆域,以及其薄冰般界線的存在。

曾雍甯以內在的背離行動,對應繪畫的深厚本質。每一個危險而容易召來懷疑的選擇,都正在試探造形語言本身的限度,拋棄的動作彷如沉默挖空,在不斷擴散的邊線之間把極限再往前推,往前推。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