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翰荻
相關專文 Essays


談談陳正勳作品
 
文 / 黃翰荻

很有趣的是,我們幾乎可以在陳正勳十幾年前,學生時代的素描的局部中,瞥見近期作品的預示﹔當然這並不是一種特例,許多富於原創性的,勇於探索自己內在感覺,生命的藝術工作者都有這種情形。歷經各式的年光無情侵蝕而猶放射出湛然光輝的東方建築磚石與木架結構美感,是它近期作品中的骨架部分,和青澀年代的無名沉重哀傷形成刺目的對比﹔取代過去帶有禪宗理論傾向標示(中國現代藝術創作者以禪宗為藝術藉口者實己氾濫太過的新標題〔回位〕,因此在感覺的發展以及技法的思考外,好像又多了一重個人歷史意義。

陳正勳工作室木架上放置的幾顆新店溪畔時來的巨核薄肉果狀石頭,很可能是它以小模型從事創作思考的原型──外覆的薄肉有的碎落開來露出裡層的圓核,有的則在黏復後成為行布著網狀裂紋的極難言明的物體──他的小模型也事先敲碎而後繼以粘合,割鋸來思考種種變化的可能性,這一面是由於大型作品所受到窯燒尺寸上的限制,另方面也因由個人對某種特殊美感的執黏(obsession)。

窯燒在某個階段的陳正勳作品中,可能是和死亡,燒畫,骨殖以及化入自然有關的,它一面令人想起美國的女陶藝家瑪麗˙法蘭克(Mary Frank),一面令人想起國人和死亡相關的習俗。金箔,紅線,枯骨般的以陶土模擬的樹枝,〔刻劃〕與〔釉色變化〕形成的草樹紋路,焦黑與草灰般的釉色,極惹動人心底聯想。

〔嵌入〕的觀念,是陳正勳到目前為止作品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開始時他使用的是相同材料(雖然有時模擬的是不同材質的東西)或不同材料的〔疊架〕──〔疊架〕是富於實驗色彩的方式,〔若果我們注意他的一幅早期屋頂素描,其實也是疊架式的〕──但〔嵌入〕的觀念-引人後則轉向作品的單純統一﹔前者屬於向外的,〔可能性〕的探索,後者則趨而凝聚,內省。〔嵌入〕的進一步延伸是〔接榫〕(外國建築中不以釘子接合的結構方式),以及陶木系列中的兩種材料的相互模仿,和籍由釉色變化以及木質燃燒(兩者都是透過火的作用而形成的)所創造出來的視覺以及心理上的一體感,雖然木質的紋理以及磚石的紋理有時還被蓄意地以對比的方式保留下來。

如果要嚴肅,誠懇地來說,陳正勳的創作生命才剛開始步上自己獨有的路途。他的一再得獎,一面令人欣喜台灣開始注意真正以職業態度從事陶藝創作的人材,另一面也令人憂心抱執這種職業態度的陶藝,雕塑人材的匱乏。他的許多小型模型的組合,在我的感覺中,暗示出更自由的幻想力﹔還有,陶水系列的可能發展性,也是相當可觀的。水,在我的想像中甚至可以做為他的大型作品,極富本色又復原創作的外延部分。最後要順帶一提的是,陳正勳的模型與作品之間的釉色差距,其實標指的是兩種背向的創作思考方式。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