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育
Chen Kuan-Y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素描的素描 Sketching Sketches
 
文 / 陳寬育

談素描,超懷舊的。要給素描一種定義性的說法很龐雜,簡要觀之,sketch的希臘文之源有即席完成(done extempore)的意涵,而中文則不難望文生義。

因為即席與快速,標題「素描的素描」感覺像是狡猾的迴避,讓素描的意義不斷後退,但這並無傷素描的神聖地位。在那數千年古典繪畫的傳統中,素描作為對眼睛與記憶捕捉速度的輔助,同時也在再現的繪畫文化中以關乎基本功、充滿價值的草圖與初期架構而存在。此外,作為一種繪畫表現形式,常可見素描般的繪畫方式成為風格,在畫面線條的動感中製造快感。也由於那未完成的能量狀態,素描展現自身力量的臨現效果——這正是一條從再現的傳統到經營自身的在畫面動態、材質力量的現代藝術歷程。

台灣美術系學生的共同記憶是,素描(水彩亦為一種素描)在升大學的術科考試中佔據最重的計分比例,經由對光影的掌握,描繪對象肌理的處置,評定欲從事藝術創作的學生再現(靜物桌上)世界的基本能力。這裡面有著藝術與藝術教育糾結的、觀念與技術本位論者分據一方——最終殊途同歸到藝術是什麼的問題。素描似乎成為關乎基礎的神話;那是創作的基本功、藝術教育的基礎,以及成為藝術作品的根柢,同時也與手稿的概念有某種血緣連繫。

就作為藝術作品被接受而言,素描也曾在台灣官辦美展中佔有一席之地;如「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便曾以素描為名徵件展出,這裡的素描是以紙上的作品為主;在將版畫與素描並置的同時,我們不但隱約看見命名者們腦中浮現大概是杜勒(Albrecht Dürer)的笑容,也在20幾年的發展中看見官方(其實是藝術界的權威代表所組成的委員們)自1990年代初到2000年代末將素描類登場與取消,顯示素描定義的擴張與轉變[1]。

官辦展覽對素描的定義是一條觀察軸線,更值得觀察的是自1990年代末在學院中對素描概念的反思與操作;尤其在許多從事觀念性藝術的藝術家那裡,素描被賦予了時間性的向度,以及跳脫媒材的開放性概念。這樣的時間向度專指一種過程,即構思、實驗與操作藝術前的初步構作。在這裡,藝術家的素描工具從水彩紙、MBM素描紙與炭筆,擴充到相機、攝影機、錄音筆,以及電腦等。

當代藝術形態中的「計畫」、「提案」模式跟素描有著非常相近的意義,素描與這樣的概念彼此交集融混,在今日其實已經不太成為問題;若說當代的藝術作品常以各種具問題性的言說成為社會出場的知識型態,那麼素描變成一術語對於其所面對的那個範疇意味著什麼?也許素描一詞到了2011年已不再時髦,然而詞語意義的擴充,以及在完成與未完成的層次之間不斷辯證式地跳躍,素描意義似乎仍以其最素樸的意義保有不斷提問與永無止境構思的動能。

原載於《藝外》

延伸詞彙:
計畫、繪畫、手稿
----------------
[1]文建會自1983年推動的「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在第六屆增加了素描類徵件,並改名為「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隨後因為素描的定義問題於第13屆(2008)之後取消素描類項目。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