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育
Chen Kuan-Y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運動的身體文化景觀 — 從「動見」展看運動的多重意涵
 
文 / 陳寬育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歡聲雷動,萬千健兒顯身手,龍騰虎躍稱英雄;洗雪東亞病夫,強國必先強種,鍛鍊成壯健的身體,這才是國家的主人翁。——《運動會歌》

這首在台灣成長的我們都很熟悉的《運動會歌》[1],歌詞的國旗畫面下含括了運動做為教育、規訓、與品格養成的手段,及與國家命運之間深刻的連繫。由國家推動的「體育」搭配著教育之施行,這首歌配合著運動會,讓運動成為品德與愛國教育的重要一環。而運動具有革新「國家∕國民身體」任務的味道的歌詞,也很適合開啟本文對於運動的討論。

運動與民族主義的密切關連,也是策展人胡朝聖從奧運與國際賽事觀察到的策展重點之一。胡朝聖從奧運延伸至各種職業運動和國際賽事中運動員表現,觀察到運動背後的國族對抗、傳播行銷、文化認同、慾望等多元且多層次意涵,並邀集了來自印度、澳洲與台灣多位藝術家及其作品,詮釋並豐富對於運動議題的討論面向。

運動的定義問題

展出的作品對於運動的理解方式大相逕庭,以致於當運動這個在當代自我指涉並自我生產的系統,結合藝術表現後便顯得問題重重——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任何一場賽事過程,不是被體育明星肖像圍繞,或者瞻仰某些特殊的紀錄與紀念物;簡言之,這遠不是一個發生在古柏鎮[2](Cooperstown)的陳列,而是藉由運動主題,繞回當代主體存在處境並拋出問題的展覽。

「動見」除了關乎運動、移動與觀看,也經由動與見,暗示了主體之間相互位置的關係生成,延伸出運動的討論層次。然而策展人並未特別著墨於運動的定義,而是以交織著身體經驗、身體文化、競賽、體育、活動、規訓、運動員形象、遊戲等較大範疇的概念,來包圍我們所熟知的運動一詞。其實運動有其豐富的論辯歷程之積累,在中文語境中,運動涉及的更是翻譯與現代性的議題。當我們面對運動最常見的兩個單字sports與athletics時,便已進入中譯後難以呈現的運動概念之差異與歷史,以及翻譯後的斷裂[3]。

如果我們接受現代意義的運動起源於18世紀英國,即運動是現代的產物的看法,那麼對於早在古希臘對於軍事和光榮之追求,那一體兩面的athletics與gymnastics之區別,或是中國的射箭、騎馬等「身體技術鍛鍊活動」等身體文化之理解,這些歷史上的「體能活動」將與現代意義的sports將形成既斷裂又涵納的複雜歷史軸線。可以說,史學家通常強調運動發展的延續性,但在系統論的社會學者眼中,運動是現代才分化(ausdifferenzierung)出來的[4]。若稍微統合各方說法,現代意義的運動所包含的競賽(competition)、遊戲(play/ game)、鍛鍊(training)等特質,除了是延續並結合前述歷史上的遊戲或體能活動,在西方,現代運動的也跟市民階級興起、民族主義播散有極大關係。而現代運動概念發展至今,遭遇不同文化的補充後,其意義已結合追求紀錄與獎項的athletics,以及著重休閒、身體保健、自我照料與訓練的exercise,並發展出吸收醫學、科學知識的運動學kinesiology等。

儘管展覽並未處理運動的定義問題,但當展覽思考這個自我指涉且自成系統的現代意義運動之運作,並在作品將這樣的運作予以問題化的同時,我們已從運動主題,走入了關於當代身體文化的場域中。

運動與國家命運

具政治批判色彩的瑞亞斯.科穆(Riyas Komu)的作品〈Subrato to Cesar〉,透過足球主題來訴說國家命運;事實上,在2010年南非世足賽期間,科穆便曾推出同名的個展,思考印度的各種文化與認同問題。在「動見」展中,科穆以系列攝影和雕塑,敘說印度當家門將Subrata Pal在2009年帶給國家足球的希望,也呈現了曾是世界頂級的巴西門將胡立歐.西薩(Julio Cesar)的肖像;同樣是足球明星,科穆的作品凝視西薩的方式,並不像戈登(Douglas Gordon)與帕黑諾(Philippe Parreno)在〈席丹—21世紀之星〉作品中處理席丹形象的手法;後者透過17台不同角度的攝影機跟拍90分鐘,並在後製的剪輯中搭配Mogwai的音樂。科穆的影像不是這般英雄化的紀錄片,除了場上低著頭的西薩身影,其餘的都是與印度足球相關的人事物。影像組成的敘事,從突顯印度與巴西兩位門將之距離,映照印度重返世界盃之艱難處境,也是國家命運之寓言。

而關於國家命運,陳擎耀則從歷史著手;「國際收音機體操系列」以兩件分別在日本街頭與台灣自由廣場做體操的錄像,利用場所、服裝、膚色等充滿文化指涉的符號語言,試圖點出關於歷史、殖民、國族、身體規訓等議題。作品中那延續自日治時期的體操樣式與音樂,在今日的學校、國軍部隊中仍維持著,只是其功能變成偏向活動筋骨或熱身;然而日治時期體操,除了成為學校體育教育,其實更與戰爭(訓練台灣兵)相關。而若從體操延伸到運動,自明治維新引進西方的運動概念與方法開始,結合日本武士道傳統與軍國主義,讓運動成為一種凝聚集體的武士精神,並將自己的身體鍛鍊成為足以奉獻給軍事國防的力量之一。

運動與軍事往往都是國家意象與國家力量的代言者,因此當運動被視為一種類比於軍事的軟性國家對抗時,無論是極權國家的嚴酷訓練、奧運的獎牌競逐,乃至於棒球經典賽的台日、台韓戰;這些國家意象與力量之展現,讓國際賽事能在有規則可循的狀態下某種程度取代真實的戰爭型態。

運動、資本主義與傳播的「身體文化」

關於運動與軍事之間這個自古希臘便有的「運動操練(gymnastics)是為了軍事作準備」的概念,但發生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當代職業運動版本是另一種有趣的例子。鄰近主要軍港的聖地牙哥教士隊(Padres),其主場的球衣款式之一,便是具有向軍人致敬意味的迷彩服樣式。試想:一群穿著迷彩棒球服的球員,在重要軍港旁打棒球,而比賽與廣告贊助畫面透過收取轉播權利金放送至全世界時,這就是體育結合資本主義與軍事、國家的當代經典畫面。

陳萬仁的〈我只是到了一個來不及沮喪的地方〉,以木梯、木箱等物件,配合投影形成類建築物的影像;如果說,這樣的影像具有什麼樣的紐約意象,那麼很容易聯想到的便是1930年代Charles Ebbets對紐約大樓高空作業工人的經典攝影。不同的是,穿梭於這些建築結構的不是勞動者,而是反覆著動作的運動員。藝術家也巧妙地使用了洋基隊鈴木一朗的剪影,以招牌打擊預備動作揮擊屬於不同空間的球,作品營造了一個讓運動員、賽事與表演顯得陌生且奇異的影像空間,加上展場空間的實體物件具有的勞動和(運送)移動的意象;於是,棒球、高爾夫、滑板所分屬的族群象徵,完成了一次不同於前述大聯盟職業運動鉅額資本式的運動文化放送,而是對於運動之語義、影像空間,以及運動對於當代都市文化階層想像之玩弄與探勘。

而這種對於匯聚各種族群的大都會,所展開的文化階層想像之探索,也出現在運用大量街頭文化元素為表演內容的尚恩.格萊德維爾(Shaun Gladwell)那裡。這類衍生自街頭「遊戲」次文化,被統稱為極限運動(X-Game)的高技巧運動,近年也逐漸透過各種國際職業巡迴賽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系統;從滑板、衝浪到近年的跑酷,因技術高且華麗,已成為世界各地青少年最熱中的潮物事。當運動結合街頭與潮流文化,格萊德維爾以沉穩的畫面所記錄的便不只是運動的過程,而是服裝與肢體語言所形成的身體文化和認同模式之較量。

回望自身

余政達拍攝的運動員肖像〈余政達作品—網球好手〉,兩位形象完美的美型男卻都不是運動員。這種廣告般的形象以美學化靜止的姿態、完滿的品質地被設計,配合胸口的「余政達作品」字樣,與逗趣的「FREE STYLE」刺青,他們已不必是某位運動員,而是成為運動員的概念,一種臻於美的狀態;而其共持網球拍的身體語言所透露的,更是在造作中充滿曖昧卻又透過眼神之視線傳遞不失清新的情慾、性別認同。

在廖祈羽的作品前,我們先是會看到自己。在倒敘的處理手法中,最終兩人以乾的身體張眼凝視。這似乎和運動無直接關係,但若思及現代運動已結合瑜伽、武術、氣功等非歐美的競技式運動概念,加上運動所具有的自我鍛鍊、對身體的照料,以及提昇心理素質等品格,那麼廖祈羽所提供的內觀自我的修煉式身體經驗,其實是東西方文明在彼此翻譯、補充、溝通「運動」的含義時,最接近台灣所處文化圈對於運動即涵養身心的代表性概念。

在現代性脈絡下的身體政治中,這種透過冥想、調息、增益感受能力的身體關注方式來自悠久的文化傳統,雖不同於規訓與競技概念,但卻是在面對自笛卡兒以降的身心二元論傳統時,結合內觀自我的能力有助於競技表現,為身體文化(與運動)指出一條新的景觀。而這也是展覽在鋪陳了各種運動可能的面向之後,於「觀展運動」的過程,精準地讓我們回望自身之設計。(2013.08.22)

---------------------------
[1] 作曲者是隨陳儀來台的音樂家蔡繼琨,也是戰後推動恢復全省美展的重要角色。
[2] 古柏鎮位於紐約郊區,也是國家棒球名人堂(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所在地。
[3] 就像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難以說明Olympic Games中使用Games來表現運動與遊戲的歷史關係,更遑論運動在中文語境中可以代表物體移動、社會運動,以及廣義身體活動的多種意義。
[4] 關於這點,可參考湯志傑的剖析。見〈體育與運動之間:從迥異於西方「國家╱市民社會」二分傳統的發展軌跡談運動在台灣的現況〉,《思與言》,第47卷第1期,2009年3月,頁:1-126。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