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瑤
相關專文 Essays


迷宮縮影 — 看陳曉朋的神奇拼圖
 
文 / 陳文瑤

神奇拼圖即是世界迷宮式的縮影。而迷宮的行走,並不是要汲汲於中心點的到達,它那神聖空間的規劃,不是為了外在朝聖膜拜的心態而存在,而是強調走向內在自我感知。陳曉朋自稱畫畫像遊戲,遊戲是好玩的,但內在擁有的卻是一種「未必輕鬆」而且「當然是嚴肅的」作畫精神。

早期,陳曉朋運用較多的色彩,渾沌的形體在畫面上的印染,隨性中有種不確定感;至1999年,圓形、弧線的組合,如同心靈視象的描繪,帶了一種宇宙夢境般的情調;2000年以後至今,隨著可預期的猜測,作品風格漸趨簡潔,無論是色彩或形狀。我們或許可以說,她在繪畫上的表現,從偶然性走向對永恆、穩定性的追求,某部分就如同早期的立體派分解了物件的形體,還原到事物的基礎符號;實際上,永恆、穩定性就是由多重複雜轉化而來的單純狀態,而這個單純狀態,在當今已背負了相當藝術史包袱的社會而言,不免會引人有過多對號入座的聯想。但正如衣服的流行一樣,每回的復古風中都必然帶有創新,而同樣一條迷你裙,放在20世紀初與21世紀初,所面對的評價與解讀必有大相逕庭之處。

那麼,如何破除藝術家畫中讓人不自覺混淆的線條、形狀?如何避免個人審美在龐大的藝術史包袱下被窄化與左右?或許我們該從週遭的生活環境做個概念式的觀察,再探測作品意涵,或可能從中,感受藝術如何使人更為領會世界的美,這個美包括實體環境,與人類心靈抽象環境。

觀察週遭環境,從最外在的形體開始,首先,你逕自選擇一個適合俯瞰的角度,環顧良久,景物隨著高度的上升漸漸模糊,細節淡去,形狀卻鮮明了起來;再者,閉上眼睛開始組合,四邊形的有:建築、招牌、窗戶、各類說明牌、橋、車;三角形的是:建築、招牌、窗戶、各類說明牌、橋、車,多邊形:同上;而線條,統統都有(在這裡沒有「曲度」的問題,原則上,彎曲是一種錯覺,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凝望一個物體超過15分鐘後,再銳利的直線也會扭曲)。有趣的結論出現:我們發覺直線理所當然成為這些形體統一的本質,曲線當然也被包含其中,因為它們是變形。

將這樣的結論與作品呼應,可產生一根本的連結:藝術家有意識地選擇形貌,以一種多數決定下的視野呈現畫面,當下,陳曉朋作品中被畫出的形狀正是一個文明城市的樣貌。在這曲折的迷宮之旅,人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與他人的相對位置之間,有小巷龐雜,商店羅列,號誌紛亂,現代人修行已不需要穿越法國沙特爾大教堂內的原始十一環迷宮;我們如此戮力生產,早已為了彼此身心靈的提升,建造出無數城市迷宮。而就像文明城市開始講究街道規劃一樣,人們的生活空間看似越來越有規則可循,但實際上卻是:多數形狀決定了的樣貌,這迷宮更難走了,甚至不知何時才能找到中心點。這一方面可能是看陳曉朋的畫不免遇到的窘境,可聯想的已經用盡,因為畫面上無論是方形、長形、三角形、菱形、多邊形,都逃不過統一的本質,攤開都一樣,一時之間,令人困惑;但這也同時是畫面吸引人的起點,因為結束了實體的聯想,內在的感受才正要甦醒……。

試著伸出手指,沿著畫面來行走,用片刻的專注把圖面看過,也不期望看盡。陳曉朋把空間拆解拼貼,重複拷貝,其間並不特別企圖以「抽象」來引導觀眾往抽象空虛的概念裡去,畫面的線條與形狀遊戲,組織一具體而微的世界迷宮,迷宮的行走無法用浮泛或漫不經心的步伐完成,如同走馬看花無法讓人實際體會世界深薀的美;然而若是身體力行於迷宮之中的,作品將成為一樂趣無窮的想像空間與花花世界。

在作品與觀眾之間,永遠存在著主觀的自我預設,微觀的藝術鑑賞,或可從藝術家的自述尋出路徑,而宏觀的藝術鑑賞則將權力釋放,於是或大或小,或鮮明或隱晦,或高或低的討論、詮釋,如微塵般佈滿在由作品、作者、觀眾,以及社會所構成的空間裡;它們的本質是浮動的,有時看似粗鄙,有時卻又字句璣珠;是默契或是扞格,都在這世界迷宮式的縮影裡,川流、自由。《新樂園電子報第4期,2003》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