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駿杰
Lai Chun-Chieh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關鍵辭:激活 論述行動的疑問句
 
文 / 賴駿杰

2010台北雙年展展出至今,即便受到許多網路碎語所批評,但就策展人的論述策略與進路而言,顯然它是可以「自圓其說」的;至少到目前為止,真正具有「破壞力」的行動尚未出現,但公共的論述網路卻也還沒被打開。對於一個相當依賴內部破壞與外部剖開的展覽來說,只要一天沒有公開且嚴謹的批判發起,它就一天不能算是「開始展出」,而只能說是「東西被擺出來」而已;即便其周邊圍繞了許多的講演與座談。

由於亟待論述的補遺與擴延,策展人因此一再地邀約論述話語的批判,也因此出現許多「聯動計畫」,包括展覽、座談、演講等活動,更透過藝評人黃建宏與陳泰松籌組「衛星計劃」,自外部以衛星作為想像,將論述串連後,射(涉)入雙年展內部,進而產生話語的內爆,並且期待能持續這樣的對話關係。但寂靜無疾的論述氛圍,讓人不禁質疑究竟衛星發射升空了沒?還是又胎死腹中地成為宇宙衛星塚當中,無數死衛星的其中一個?對此,若要提供一個解套的想像,那也只能期待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無疑,我是傾向於後者的。

衛星計畫在一次的討論活動中,要求與會者以關鍵(字)辭提出對此次雙年展的批判或觀察以供討論,會中我以關鍵辭「激活」(activate)作為思考的基礎與建議,期望能以此喚起藝文人士對於公共事務的熱情與參與,更重要的是能刺激、開啟對於展覽機制的反思。「激活」對於經常使用網路的人肯定不陌生,幾乎各種認證機制都要求在首次註冊帳號時,填入信箱以便寄送「激活」之超連結網址。「激活」是一種確認的動作,除了是確認資料無誤以外,也是一種「主動的關係確認」,並且是第二次的「回應」。

所有藝文工作者皆已然是「主動的」;某方面而言,也是「政治的」。重要的是,如何能在藝術政治的範疇下,做有異議╱意義的主動回應。誠如陳泰松於一次座談會中,所提出以「藝術家做為伺服機動者」(artist as Servo Motor)為主題的討論,其中所關心的正是藝術活動如何能與政治操作有所區異,而藝術圈的社會交往又如何能不落入「政治不正確」?然而,我認為陳泰松所提出之伺服機動的概念,不只針對藝術家的創作活動,更應擴延指涉所有的藝文工作者,特別是那些刻意地與當代藝術行動保持距離的人們——如果有所謂「內/外」,那麼你/妳已經牽涉於內。

依此而言,過去(至今仍然)相當流行的批判字眼如:「共犯結構」、「文化殖民」、「策展機器」、「政治藝術」、「體制內外」等,皆過於方便且簡化了藝術圈交往的複雜層面。所有類似前述之用語,皆是先預設一個攻擊對象,想像「它」是如此龐大、多麼具有力量,以至於藝術的發展受制於它,而未能生發出屬於在地的文化建構。但這樣的想像,除了無法就行動發展提出有效建言外,對於話語提出者,也是一種自我矛盾的文化想像——佔據了一種自我邊緣化的論述位置,但那難道不是一種政治選擇?試問,真有人可以外於體制運作的邏輯?如果不能,一再地將藝術圈許多的論述活動,連結至政治與藝術的非法結合,這豈非無病呻吟?於此,我認為何不反思自身之於藝術當前境況,就實際的改變行動而言,我們能做什麼?

因此,這次的雙年展之中心關懷,企圖提供台灣當代藝術圈一次大型的、公開的自我檢視與批判的機會;我認為這是不能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在有限的環境與場地,要能產生最大的效益,這樣的公共論域是必要的。但長久以來,台灣並沒有真正產生所謂的公共論域,反倒是許多泛政治化的「論談」,然而,批評的匱乏有時候並非直接導於策展人論述失效,或是展覽品質的低落,很大一部分,藝評人等藝文工作者要負很大的責任。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果大部分藝術家對展覽與機制相關之公共(政治)事務沒有興趣,那整個社群的討論能有多大的意義?因此,藝術圈對於雙年展的期待與想像,就成為未來雙年展策畫時不可不納入考量的條件之一。這不是說藝術圈應有,或需要一個團聚的藝術想像或概念,而是迫切地必須展開長期的對話關係。

「激活」發想自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 1906-1975)於《人的境況》(The Human Condition)中,對於人類「政治」活動中的兩個生活方式:「行動」(action)與「言說」(speech,或更通俗意義的「演講」)所做的註解。觀察到在藝評論域中,僅有經常與行動纏繞並行的「言說」被標舉,而忽略了真正可以「發生關係」的行動;唯有透過與他人的交流互動,「言論才可以發生作用」。再者,「激活」在修辭想像上,亦可與「超連結」作一層次上的區分,後者對於訊息發送者而言,是一種消極的回饋期望,有賴於對象的主動意圖;「激活」則是一種「關係」的再確認,以此作為想像,論述射(涉)出的對象,業已是與我有關的,這旨在說明藝術圈人士不應再以置身事外的態度面對所有發生中的事情。從「關係」的角度切入,正因「業已有關」,若不回應則是一種逃避的表現,如此不但未能服眾,也將有愧於知識份子於當代世界的積極作用。

與其說今年雙年展是一個檢視展覽自身的機會,無寧將其視為當代藝文工作者藉(介)以批判、反思自身位置與作用的時機,將「言說」化為「行動」,成就真正的「行動藝評」。

《藝術家》426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