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紀
Huang Ya-Ch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陳曉朋:過渡/映射
 
文 / 黃亞紀

當來到台北新建完成的地鐵共建百貨,可感覺一股強烈的形式感,這些形式來自燈光、建材、色彩、商品,如同東京六本木新城、中城,符合我們所期待的舒適-所謂的舒適,也變成一種形式。我不禁想起在這全球化社會中,繼續創造「不同」的可能機率,但是奇怪的是,沒有人將其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泰勒主義(注:泰勒主義是二十世紀興起的生產標準化,將生產流程切割為可分析學習的簡單動作,已達到科學管理與大量生產),這一波形式化與標準化從生產跨入消費,已經滲入我們的經驗與感知。

便捷讓人類忽略交通的本質,作為交通的轉運點,無論是台北共建車站、或是香港赤臘角機場,由它們伸展出的實質交通隱形成為地圖上的虛線,但它們的形式卻顯性繁衍,持續在世界各地複制。形式,掩蓋了實質。形式的顯性,演化出類型學的藝術類型,也促使原本主張以形式拋開窠臼的形式主義,反而成為形式的繼承人。如果我們意識著交通(與全球化)、藝術中的形式問題,便能解讀陳曉朋的「過渡/映射」(Transition/Mapping)。
 
陳曉朋生於台灣澎湖群島,歷經台北、紐約、洛杉磯、墨爾本、蘇格蘭的居住經歷,自旅居墨爾本起,陳曉朋將她的抽象幾何繪畫與地圖連結,這個轉變無疑與她的移居經驗有關,2008年於墨爾本完成的「Finding Series(2007-08)」將墨爾本交通圖、城市鳥瞰圖重新繪製,對於藝術家而言,這是藝術家透過她能支配的兩種方法-交通與藝術,認識陌生的外在世界。但是很快地,陳曉朋將地圖中再現的現實世界轉化為線索,將外在轉化為內在,「Melbourne Series(2007-08)」中陳曉朋以系統法創造出一種唯有她能解讀、應當被視為文字的符號。

但是,此時繪畫中的溝通仍舊混沌不明,如同文字必須經重複使用才能證實它所指涉,陳曉朋的企圖必須等到「Mapping Glenfiddich Series(2010)」出現時才得以完成。陳曉朋某種程度如同徐冰造字,但更交錯著塊體、色彩、框架,既不期待我們真能讀出、辨出什麼,也不期待我們欣賞形式美感,卻是「(它)代表一種推測的抽象思維」(語出自「過渡/映射」展覽圖錄),一種線索。
 
若城市是全球化的轉運站,那麼當代藝術中的顯學、那些以為拍攝城市之間差異的類型學攝影,才是再現了形式化與標準化(我們經常難以分辨這類攝影中A城市與B城市、C藝術家與D藝術家間的不同),卻是陳曉朋歸結出簡單的符號,創造出一種似乎可認知、卻又無法確定的「不同」可能,也同時重新建構了世界。這個線索也同樣能夠反思抽象主義中對形式的誤解。

原文刊載於:
http://www.artforum.com.cn/picks/section=world#picks3208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