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琳
Wang Yung-Li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卸下文化包袱的新山水生產形式
 
文 / 王咏琳

2007年,誠品書店舉辦了「心弦,無聲之音-董陽孜作品展」,以數位藝術形式去探討書法所可能的重組性、運算化與衍生化,讓其自行演繹對於傳統書法的各種想像與表現。2009年,由蔣顯斌團隊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環形劇場所策劃的「天地眾生的對話:董陽孜數位藝術特展」,以及2010年,謝慧青為新畫廊開幕展所策劃的「新山水‧動水墨」, 邀請吳少英、林俊廷、張宏圖、陳張莉、陳浚豪、黃致陽、薛松七位藝術家參與,透過山水形式變革與新媒體技術兩個軸線,去討論今日媒材如何融合將中國數千年來的水墨繪畫傳統;同年,張元茜策劃、並於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白駒過隙.山動水行-從劉國松到新媒體藝術」,邀請兩岸四地共19組各世代的藝術家參與,並將整體呈現分為七個主題:分別為「混沌觀」、「亂碼的秩序」、「液晶相」、「挪轉乾坤」、「微物觀」、「仙山、巫獸」、「新媒體物派」,從形式(技法、材料、工具)、載體與介面、自然客觀美學、藝術家工作位置,以及時代脈動的思維去討論現今藝術載具與時間座標,透過時事如何去討論文明與水墨哲學間的關係。

相較於上述的幾個例子,鳳甲美術館於2012年由策展人陳永賢與翁淑英所策劃的「麗山寓廬張光賓書畫展」、「焦墨排點皴—張光賓書畫VS.台灣新媒體藝術展」分別以兩檔展覽的不同視野去呈現當代水墨的精神變革。首先開展的「麗山寓廬張光賓書畫展」,透過張光賓憑藉著過往記憶與想像所畫下的顛陡山水作品。特別的是,張光賓其近年以自創之焦墨乾筆寫點為皴,在現今已然被邊緣化的水墨繪畫性上開啟筆法革新的篇章,藝術家透過自動性技法與隨機的皴法去展演水墨基底的文人氣韻與佈景構圖,更透過透視法去切實處理其記憶中的四川山水,讓水墨亦成立體呈現。對比於傳統文人畫中遨遊山水的超然態度與修身養性的筆墨遊戲,其作品中透過乾筆點皴所呈現的人臉組合,隱含著畫家自身對於人群與溝通的渴望。策展人翁淑英表示這個展在空間策劃上,特意不用傳統的調頻方式去展呈張光賓的作品,而是藉由觀展動線內的留白與較為寬鬆的方式去編織作品在觀看上的節奏,另外透過再現古典文士的私人寓所,以扇面櫺窗、書房擺設、臥席去營造書齋的氛圍,同時透過單幅與多幅鑲裱於45X45cm木板的非常見水墨作品形式去拼貼畫家筆下的山水程式。

接著,「焦墨排點皴—張光賓書畫VS.台灣新媒體藝術展」則由兩位策展人邀請了豪華朗機工、黃心健、王伯宇、曾偉豪、P4 Project等多組年輕的藝術創作者以自己的作品向張光賓致意,其中藝術家可以憑著自己對於張光賓作品的研究與了解,在形式上做新的安排與發想。在這個前提下,曾偉豪將張光賓的水墨作品放大為視覺化的互動圖式,並運用慣用的導電油墨作為聲響觸發介質; 豪華朗機工則研究張光賓山脈的錯落跟下筆的節奏去改動自己作品的節奏,讓作品〈游泳〉將書法結構之起承轉合之無形與舞者身體結合。 王伯宇的〈人點皴法〉則利用體感裝置去捕捉觀眾的身體運動,以身體畫下與「排點皴」呼應的動態光景; 黃心健的〈支離疏〉則以張光賓的草書為本,將字形重新組合。林旺廷〈點陣山水〉以像素化的墨點重新演算張光賓之6米長之窄幅細條立軸〈群峯際天〉;P4 project〈舞墨畫〉同樣以體感裝置,讓觀眾得以在白色畫布下透過身體運動繪下自己的抽象山水。

然而,技法材料的革新讓水墨從寫實自然、舒展胸懷等文人傳統精神讓當代水墨始發展筆法之外新的生產模式,山水的結構型態到繪畫思想已非新媒體山水所需處理的重點。儘管,過往山水畫的精神,要求畫家展現對於物性的體悟與物之形真,而如今透過科技媒材與程式運算筆法去處理水墨,雖尚能掌握眼見自然之原則,也為琢磨千年的水墨傳統開闢新的支路(或著可說是解圍的方法),即使其始終難於觀念上與技術上並行,以掌握自然之運轉。在這個意義下,某種文人畫中對於筆氣、墨韻、更為底蘊的美學與對事物本質的追求雖飄搖著,同時也讓年輕創作者重新回頭思考開發繪畫傳統中新的語言。

(刊登於今藝術248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