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芍
相關專文 Essays


色彩‧位置的塔中遊戲|羅青 VS. 賴純純
 
文 / 葉曉芍

策畫:雄獅美術編輯部
對談日期:八月九日
對談地點:賴純純陽明山工作室

一般人對於藝術家的印象往往是矛盾的,他們既是得天獨厚的「人上人」,以種特殊稟賦來描繪常人所不能及;又是我們熱稔的「人中人」,所繪之事不外乎人間百態,所抒之情不外乎喜怒哀樂。
當我們來到賴純純位在陽明山的工作室,羅青已先在那兒了,以羅青的理性思維求規範賴純純的感性創作,本刊期使透過此種「藝術對談」的方式,更進一步地解析藝術家如何由「人中人」躍昇為「人上人」的進程。

戰後一代的藝術工作者

羅:這次的對談內容以研析賴純純的作品為主,我們不妨分成幾個焦點來談,就年齡言,賴純純和我都是一九四五年以後出生,所謂的「戰後一代」。而這之中無論是藝術上或社會上所發生過的種種,幾乎都變成了我們各式各樣的傳統,對於中國人尤其得面臨東方傳統與西方傳統—這個複雜、深刻又細緻的問題。隨傳統紛杳而至的壓力是免不了的,但比較於上一輩的人,我們的壓力是多面、多元化的,所以相對地也不那般大了;更有趣的是,這些看似沈重不堪的傳統,却有如圖書館裡那些架子上頭的書,對我們來說,只有種平面的、並列式的概念而已!
在目前這個後現代的世界上,每一種想法都有它生存的部分空間,及發展的可能性,這即是身為戰後藝術家所能佔的最大便利,同時亦是所能遇的最大挑戰和刺激!那麼妳又是如何選擇上藝術創作的呢?
賴:從小的時候我就喜歡用蠟筆隨興塗兩下,家裏頭也讓我畫,上了初中改用水彩,老師教我們戶外寫生,就跟著學了一陣子,甚至當我看到外國那些漂亮的風景圖片,也依樣練習畫了下來。等到考進文化美術系,接受正規學院式的西畫訓練後,我發現畫油的畫更有意思,魅力更大,造成日後我創作偏好使用壓克力顏料。大體上在文化整個的繪畫空氣很自由,所以說在大學時代,我很少有疑問,完全憑著自己的直覺喜好,以一種任性、好玩的性質來畫畫。
羅:看來我們之間存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也從小愛畫,也用蠟筆、水彩,初中的時候正式拜在溥心畬和入迂上人的門下,大抵就以水墨創作為主。但由於大學唸的是英文系,接觸西方文學、思潮、理論較多,慢慢地倒也提供我另外發展其他路線的機緣。
賴:在高中的階段,我也學過短時期的國畫山水,不過僅止於畫畫這裏一座山,那邊一棵樹的。而油畫就不一樣了,那種鮮明強烈的色彩,厚重密實的色塊,就一直吸引著我畫。國內的學校,並沒有教我如何去思考問題,認識問題,進而找出解答。那時候我本身也沒什麼特殊想法,頂多關心怎麼樣可以畫得更像更好等技巧上的問題,反正就是畫,不停地畫就對了!

藝術觀念的啟蒙與轉變

賴:七五年畢業後我去日本繼續研習繪畫,而我讀的那間學校,採用座談會的上課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有的玩攝影,有的搞電影,還有做雕塑、裝置的……他們都有自己一套的藝術理念和執著。就從那個時候,我開始去探索「何為藝術」之類的根本問題;色塊和色塊間的運用與關連,對於我的創作有著何種未知的深遠影響?
羅:看妳在日本的作品,色彩濃豔得擴張到整個畫面,色塊與色塊似乎都要打起來了,是不是受到野獸派的刺激?
賴:的確,那段時間中我很喜歡馬諦斯的風格。對於激烈又混亂的感受,當下我覺得應以直接有力的方式來表現。在日本三年多,婚也結了,我是個想到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的人吧!
七八年我轉而赴美,在紐約待了下來,由於生活的關係,在專事創作之外,我也到版畫公司工作,結識了另一群人,紐約搞藝術的人什麼類型都有,他們又活潑又勇敢,而我也跟著調整自己的觀念風格,像「自動技法」一類的技巧,蠻好玩的,我嘗試性地做,所以在畫面上就顯出奔放即興的效果了。
羅:大學畢業後,我申請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研讀比較文學的課程,同時也做些繪畫理論的研究,主要是自己關心藝術這個問題,所以留美期間我跑了許多的美術館、博物館,儘量地汲取寶貴的資源。我觀察妳在紐約的畫作,與留日時的作品,雖然都屬於非具象的風格,但感覺上相當不同。

隱隱地透出的理性秩序

賴:紐約畢竟是人文會萃之都,又可以看到心儀已久的真蹟,予我的刺激很大,各種新奇事物,全都引發我創作的動機和興趣。我能夠做的,就都混雜在作品中了,但也還是以硬邊和潑灑的做法為主,當然我會想在這兩者之間尋出一平衡點,將其揉和在一起,結果我的辦法是畫布上做硬邊藝術的處理,再加塊有顏料噴灑其上的透明片,固定好之後,覺得這些顏色就不會亂動了,又好像經由這種稍微勉強的、硬式的穩定,可以傳達出我對乾淨靜謐的世界的嚮往。
羅:妳的作品中又為什麼出現些符號、格子?是不是理性這項因素漸漸被納入妳創作時的一種考慮?理性網架與色彩流動之間的關係又如何?
賴:對我,畫些符號或者格子,意義性都沒那麼強,它們的形狀反而更重要!我想我在處理色彩時,最重要的考慮是:它們在整個空間中的位置是那裏?其實我相當感覺性的,或者可以說是活在象牙塔裡的人,若在我的作品中存有一種內在的理性秩序,可能亦是自然偶發出來的吧!

一直問自己的兩個問題

羅:我認為妳的風格嬗變--是從複雜到單純、混亂到諧和、奔放到冷靜,更重要的是妳轉向三度空間的立體創作,這當中的心路歷程為何?不曉得妳有無這樣的自覺,抽象畫其實很容易重覆,今天畫畫這個形式,明天玩玩那個花樣,就沒啥新意了,這路子很難走大!
賴:確實創作的路很辛苦,你必須不斷地自我挑戰!這麼些年來,我一直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則是藝術的定義和面對它時我要做什麼?另一則是色彩、形體等基本繪畫元素的在形式表現上的疑惑。隨著自己的成長,這兩個問題因而有不同程度、不同面向的回答。反正我任性慣了,每當感覺不對了,我就做種改變,不再畫原來畫的東西,沒有太多的困難,也沒有所謂的包袱,對我而言,「過去」就過去了。
爾後我又發現去除框架的畫布,本身就是方塊,就是硬邊,自有其自個的厚度,這點體悟促使我開始「立體」的創作,及衍展出日後一系列作品。不過你可以觀察出我的「立體」作品起初仍依存於牆面上,就好像一個小孩子剛學走路,一定會扶著牆壁走,等到安全了,健壯了,才敢踏上地面。我的情形便是如此,是慢慢延伸到地面的。而以前我用二度平面來表現三度空間的事物,現在之於我都是不真實的。但我以為我對立體的認知,無論是創作的重心或切入的角度,還是與受雕塑訓練出身的人有所區別。拿我的聯作為例,在四塊黑色的面域上,間歇散佈有小部分的其他彩色,如此地引領觀者的視點,察覺到「厚度」(即三度空間的位元)。

藝術家就是空間的霸王

羅:談到此,我想藝術家就是空間的霸王,擁有絕對的空間自主權與支配慾。在許多情狀況下,根本無法和別人分享。一個獨立私人的空間對創作者來說,其重要性遠大於其他。由此,我更覺得「女性與空間」這個議題值得深究,英國女作家吳爾芙在「自己的屋子」一書中對此問題陳述地非常清楚。賴純純妳自己呢?身為一位女性藝術家有無特殊的感受?
賴:我想我的情形比較幸運,從小我就有自己的房間,一直到現在有自己的工作室。我絕對贊同你說的空間重要性;但我在創作時,倒很少考慮到性別的問題,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所好的權利,我喜歡畫畫,我就畫畫,跟另一個人喜歡刺繡沒有不同嘛!性別不是唯一的評價的標準。當然在現在仍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裡,作為女性愛畫畫的人,她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證明更多的東西。

對「存在與變化」的探討

羅:談談妳最近創作企圖探討的主題吧!
賴:我前陣子去了趟瑞士,歐洲他們現在大部分都使用自然物(如:石頭、紅土)研製而成的色粉來作畫,更有一種質樸素淨的美感;影響波及,我也使用鉛粉,填滿木板的塊面與細縫,打磨後自然顯現出原木的紋路,然後形成我一系列的黑色造型作品。歐洲藝術家著眼在顏色的「調子」,這是一個我到現在始終未碰觸的問題;我的興趣主要還是在顏色的「位置」上。九月份要展出的還有「存在與變化」-透明系列。我把一塊塊相同的壓克力透明片,重新地排列組合,隨著時間的改變,光線游離其間,再加上觀者視覺角度的不同,所經營出的空間,常有一種相生相剋的趣味孕育其中,這大概就是羅青你所說的「後設空間」吧!以往我覺得在「存在與變化」這個大主題下,自己所做的僅是形式上的探索,但這次透過自然的反射作用,並且再將我隨時看到的影象素描下來,虛虛實實之間,我對色彩的本質有了更進一步的、新的瞭解,或許能夠有些內容上的深度。
羅:關於妳的黑色造型,我產生了中國書法的聯想。而透明系列則讓我想起史帝拉的作品,把燈光安置於作品的內部結構中,有一股不安的情緒蠢蠢欲動。賴純純妳覺不覺得自己是位色彩間諜,以一種顛覆的姿勢,墜入穿梭在彩色叢林?
賴:(一直笑)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二十世紀藝術的尺寸危機人與作品之間的溝通問題
羅:妳最近的作品,好像又回到牆面上,在創作時,有沒有考慮到與整個空間的關係?
賴:我有一陣子的作品,都與放置它的空間有關。現在我關心的是作品的尺寸大小的問題,基本上我認為一件作品存在的意義還是在與人做一個精神上、心靈上的溝通,不祗是物理性或官能性的刺激而已。作品如果過份龐大的話,就好像以一種帝王式的口吻在說話,對人是包圍式的,這樣一來,人與作品的溝通在立足點上就不平等了。所以說人和作品之間若想保持適當的距離,即建立在尺寸之上。「尺寸」絕對要有個最大極限,不應該漫無目的地膨脹。
羅:我一直想提醒這點,二十世紀藝術的最大敵人就是大量複製後的各種尺寸的困擾。這個難題,在文學上還好解決,因為你不可能把一本厚達千頁的紅樓夢,濃縮成只有薄薄幾頁的紅樓夢吧!所以說受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箝制過久的我們,尤其是戰後的藝術工作者,更應該有所自覺,反省自身的處境,來帶動一些紮實又有意義的工作。

(雄獅美術1988年9月211期,葉曉芍整理)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