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伯和
相關專文 Essays


陳世明的藝術語言—材質與空間之美
 
文 / 莊伯和

畫家從事畫業持續不斷,天天揮動手中的畫筆,固然是成功的條件之一;所謂熟能生巧,技巧也許很高,只是,藝道卻不僅止於此。人的一生行為,總受個人見識、遭遇影響的局限;藝術創作也跳不出這樣的範圍,也許由此而有所謂個性的表現,但也可能阻礙他發展的路子;人有時固執得可怕,特別是藝術家,有些事,類似定規之類,例如面對一加一等於二之類的問題,也許容易判斷,但藝術家所遵守的又是如何呢?

我認識一位很有名的油畫大師,每當他談到中國畫,總嗤之以鼻說道:「哼,山水畫那像畫?又沒有透視!」他對中國畫的認識如此膚淺,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油畫大師精通西洋油畫的某一部分,卻因此讓他眼光縮小到這樣狹窄的天地。

我也不只一次聽過一位研究西洋美學的專家說過:「啊呀,中國根本沒有美學。」經我瞭解,他根本沒讀過幾本中國書,也許因為他擁有相當豐富的西洋美學理論知識,竟讓他可以下如此幼稚的結論!

世間事百百種,在藝術文化的天地裏,人何以不能打開自己的心胸去接納更多?人何以在自己擁有一點什麼時,即視之如瑰寶,甚至不惜利用以之打擊別的,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是自私也是無知。近來在一本日本出版的週刊雜誌裏,讀到篇通俗的文章,談論如何做一個知性的人,覺得很有意思,作者說知性的人固然需要知識、學問做基礎(否則便是傻瓜),但卻能悠遊其間,不為所拘。

有些人,當自己獲得一點知識、心得時,即汲汲建立起自己的權威;有一天,當他懷疑那點知識、心得時,即不覺面臨一種權威被打倒的無助、恐懼,但往往他又在表面上裝得無所謂,這種虛榮,在大智若愚的知性的人看來,不免為之感到可憐。

為什麼說這些呢?一方面這是我的一點感觸,另一方面我也因此而覺得陳世明的可愛。

看過陳世明的畫,頭一印象覺得他很細膩,再經過較深入的交談,瞭解他對藝術的探究精神,更證明了我的看法。

陳世明在孜孜不倦鑽研某一問題時,他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同時理性地尋找學問的基礎,當他發現辛辛苦苦得到的「收穫」,回頭來竟與自己的生活感受格格不入時,的確讓他不快樂了好一陣子。最後他承認了自己走了一大段迂迴的路,然後反而讓他找到了一條更寬廣的創作路線。

陳世明的確是用腦子畫畫的,不只動手而已,並且還出自於自己真誠的生活感受,所以他就比較快樂了起來;也許在往後的漫長日子裏,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難題,但相信以他這樣的認識,是會用更多腦筋去解決的。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

在一張陳世明個展的請帖上寫道:
陳世明
一九四八年 生於彰化溪州
一九七○年 畢業於藝專
一九七三年 入西班牙馬德里大學
一九七六年 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
一九七七年 入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一九八○年 個展於台北阿波羅畫廊
一九八二~八三年 入選國際米羅素描展
一九八四年 個展於台北春之藝廊現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藝專

由此大體可以瞭解,正如許多懷抱理想的學子遠渡重洋去追尋藝術殿堂的事實。細心的陳世明,在國外多年,勤研堅實的繪畫技法,浸淫於美術館、畫廊以及有關書籍雜誌的知識資料堆裡。然而,他說:「雖然對於自己認真習得的技巧,也曾經得意於一時,但當逐漸發現知識歸知識、生活歸生活,逐漸發現在西方體驗的美感與造型感覺,實際上竟溶不入自己的生活裏時,自己就恐慌了起來。」有一陣子他十分沮喪,但當他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逐漸找出路子來的時候,才又重新建立了信心。

在繪畫表現上,陳世明的一貫興趣在於肌理的處理,尤其致力於不同材質的組合。他始終感覺水墨、紙張的材質比較適合自己的表現意向,他不喜歡油畫那種一層層加上去的質感以及眩目的光彩,他喜歡讓材質從畫面的裏面發散出來的表達方式。

他更發現臺灣民間傳統古老建築對空間的處理,比起西方建築,尤其是內部空間的「固定化」——好像在什麼空間、什麼壁面,就該有什麼的方式,是自由多了。諸如臺灣古老建築的門板、窗櫺上,可以有抽象幾何圖形的裝飾,也可以有具象的圖案,牆面上可以有文字也可以有圖象,大筆揮毫的寫意水墨畫,可以和精心雕製的工筆花鳥圖案相並列,也可以貼上道符或什麼的,甚至屋樑上也往往有美麗的圖案。

例如我們面朝一座古建築的正門,入眼的往往有門板上的門神、門環,門楣上的橫披,兩旁的對聯,透雕的窗戶,窗戶上的圖案以及其下的壁畫,有幾何圖型的規畫,但也有自由形狀的裝飾;這些空間的規畫,在規則之中卻又彷彿沒有什麼規律似地自由表達出來,這類的造形美感,是那麼強烈而直截地吸引了他。

他近年的繪畫表現是從這裏來的,把上述的意象利用自己的藝術語言統合地表現出來;但往往就有人說他學自蒙德里安,直使他為之氣結,他大叫:「為什麼我們的美術系學生、我們的畫家對蒙德里安熟之能詳,而對身旁的傳統建築就視若無睹,為什麼對外國的美術活動發展,就比自己本地的知道得更詳細?」

所以,看過了傳統建築在空間的處理方式,當可瞭解他的繪畫內涵,而且,那種空間自由的配置,才是讓他得以擴展另一個藝術天地的契機。

而且他的表現方式也非一蹴而成的,經過長期摸索,在一貫掌握的表現技法之中,才逐漸出現了他的藝術面貌,這也是我們從他的畫作可以看出來的事實。

這也是我推薦他的理由。

(雄獅美術1985年1月167期|雄獅美術雙年展特輯)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