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樺
Lee I-Hua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這裡面有很多動人的故事……關於收藏蔡國強的作品
 
文 / 李依樺

我想先從一個未能實現的計畫說起。曾經蔡國強帶著他的工作室和焰火公司團隊來到倫敦泰德美術館,在實施一項爆破計畫時不慎失誤,導致美術館的消防灑水系統被啟動,展廳內的典藏作品受潮損害。當晚美術館即刻召開緊急會議,蔡國強一行人憂心地走進會議室,館長尼可拉斯(Sir Nicholas Serota)當著大家的面問蔡國強卻是:「你還需要多少時間能把這個計畫再做出來?」

在當代藝術不再以傳統形式呈現、並向收藏體系進行挑戰時,相關單位仍願意出資製作或付出代價購藏,這是我從蔡國強那聽到美術館支持藝術家的動人故事之一。

在紙上實現的爆破計畫

1995年旅居日本的蔡國強受到美國亞洲協會(ACC)的邀請,參加日美交換計畫來到美國。他到美國做的第一件事,看起來與藝術沒什麼關連,跟收藏也扯不上關係,他向ACC要求到內華達州的核試驗基地看看,並開始了〈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除了核試驗基地,他也在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螺旋堤〉、紐約面向曼哈頓等具時代象徵性的地點進行爆破。

使用火藥創作的起因來自於對自我謹慎個性的破壞,卻也透露出對藝術體制的挑戰,像這樣單次性無法重現的爆破計畫,面臨到收藏行為時,藝術家的手稿似乎成了自然且理想的解決方式,特別是當這些手稿也是以火藥來完成。通常在進行一項爆破計畫之前,蔡國強會使用火藥先在紙上將爆破計畫實現,稱之為火藥草圖。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上那29個焰火大腳印穿越北京中軸線之前,他已創作過多幅「大腳印」相關的火藥草圖,將心中無國界的想像世界呈現。而許多未能實現的爆破計畫,也在火藥草圖中被視覺化,因而更具價值。2002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暫遷皇后區,蔡國強在皇后館開幕當天,於紐約東河上打出了一道絢爛奪目的焰火彩虹,從曼哈頓跨越至皇后區,那是在911事件後紐約首次施放焰火。這項爆破計畫〈移動彩虹〉為MoMA委託製作,美術館同時也一併購藏了該計畫的火藥草圖。隔年,蔡國強受中法文化年之邀,欲在巴黎製作〈在巴黎建一個中國塔〉,炸出一個與艾菲爾鐵塔一樣高的中國塔。該爆破計畫後來因故未能實施,龐畢度藝術中心則收藏了計畫的火藥草圖,並於館內長期展出。

在美國各地點實施的「蘑菇雲」爆破計畫,也有一件相應的火藥草圖,由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Fogg Art Museum)收藏。1996年蔡國強在紐約P.S.1.當代美術館展出〈螃蟹之家〉,作品即包括〈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火藥草圖、此計畫場勘的影像記錄、相關明信片、畫冊,和160隻活螃蟹。進展廳觀展的民眾可能不慎踩死螃蟹或反被螃蟹咬,象徵人類與核能矛盾的利害關係。上述展出作品部份由佛格美術館收藏,部份為藝術家自藏,螃蟹則來自中國城的菜市場,展覽結束後蔡國強一家一連吃了好幾星期的螃蟹。於此藝術家關心的是現成物做為藝術創作媒介的象徵性,於是可以輕鬆將螃蟹吃下肚,在進入收藏機制時,也可得到重新更換物件的妥協。

泡美術館的行為

顯然地,我們在討論的是關於理念和意義的藝術,不以媒介或形式來界定。蔡國強的作品經常涉及民眾的參與,他與人的對話、互動、合作所產生的交流和激盪,降低了藝術家創作的主導性,目的卻是在增加藝術創作的豐富及不可預測性。〈螃蟹之家〉的隔年,蔡國強將18塊太湖石從中國運到了丹麥,在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展出〈庭園中的庭園〉裝置,這是後來在紐約皇后美術館展出的〈文化大混浴: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之前身。〈文化大混浴〉包括太湖石、榕樹根、按摩浴池、紗帳和鳥,除了作品元素混合東西方,更邀請各種族的民眾在展廳共浴,對話交流。藝術家渴望達到的是觀賞者活潑的參與和反應,進而共同將藝術目的實現,對於藏家而言,如果只是收藏了作品的裝置,而少了泡澡的民眾,未免也過於可惜,為此日本本尼斯之家買下了最初丹麥的太湖石以及紐約〈文化大混浴〉的展覽理念(紐約的〈文化大混浴〉在2000年參展里昂雙年展後,即由法國當代藝術基金會及里昂當代美術館共同收藏),另外再從中國又買了18塊太湖石,加上按摩浴池,成了直島當代美術館的大型戶外裝置,來小島參觀的民眾可以入浴池泡澡,近距離交流,著實讓「文化大混浴」的概念持續被實現。

隨著藝術家在作品投注的意義超越形式與材料的本身,展覽複製品的概念也因而出現。在蔡國強回顧展中巡迴至各地的〈不合時宜:舞台一〉,模擬車輛爆炸翻騰的過程,其作品車輛為較小型的雪芙蘭90年款,這是在原收藏者的同意下,為回顧展特意製作的展覽複製品,於巡迴展結束後需行銷毀,如此藝術家可因各展廳空間的不同,將作品做因地制宜的呈現,其原作則在收藏者西雅圖美術館的館內永久展示。〈文化大混浴〉在2009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時,是向里昂當代美術館借作品,當時也曾考慮為「泡美術館」個展製作展覽複製品。

觸摸得到的生命

談論到這裡,當代藝術所涉及的形式似乎可透過某種變通的再創作,而實現作品的收藏行為。不過,我在蔡國強的作品中還看見一個稍微複雜的情感,若要用收藏的角度來看待,我覺得有點困難。

前年約莫此時同樣的季節,我正陪同蔡國強先生在法國尼斯與美術館進行展務初期溝通。當晚我們在地中海沿岸的一間海鮮餐廳,就著南法宜人的冬風,談論幾個月後將於尼斯當代美術館展出的作品〈迴光——來自磐城的禮物〉。那是一艘從日本福島縣磐城海邊打撈出的船,由蔡國強與當地志願者一同挖掘並重新構建,數年來多次於世界各地展出。也是在那個晚上,我們得知該作品的收藏單位已由原某瑞士私人藏家轉至丹麥的另一收藏家,甚感驚訝,我的心思也稍微分神至每回皆跟隨作品重建木船的志願者們身上,這自1994年蔡國強旅居日本時即結識的七位志願者,這次也將原班人馬跟隨這艘船來到地中海。某種意義上來說,藏家收藏的除了一艘逾百年壽命的船體、九尊破碎的白瓷觀音和瓷盤,也包含了七位來自磐城的志願者。

〈迴光—來自磐城的禮物〉作品元素包括大型木船和瓷器碎片。這件作品的物件檔案除了記載作品各元素的尺寸、重量、工具需求……等,也包括七位志願者的姓名及連絡方式,每次展出時,七位志願者皆會一同跟隨,進行佈展作業。作品的租借、保險、運輸、裝箱等費用,連同這七位志願者的機票、食宿、日支和工作保險也需涵蓋在內。邀展單位和藏家都視這七位志願者與作品在一起時才算完整,十幾年來磐城志願者們像是作品的護航者,將這艘古老的禮物帶到世界各地,隨著每一次的搭建,他們心中對於創造的原始想望得以啟航,就像這船在創建之初即帶著人類探索自然的使命那般,不甘於淹沒深海的命運,在衰老殘破的船身上,帶有藝術家和志願者一同將心中某個夢想完成的圓滿。當〈迴光—來自磐城的禮物〉首次於華盛頓展出時,磐城志願者在展覽開幕式上進行了一段精采的傳統表演,他們盡情且認真地歌舞,歡天喜地將磐城的故事大聲頌揚。

這七位志願者分別是志賀忠重、藤田忠平、真木孝成、小野一夫、名和良、菅野佳男和志賀武美。他們平日各有其工作,每當要啟程參與迴光作品的展出時,需先經長途車程從磐城前往東京搭飛機。他們會在行李箱攜帶家鄉的白米,以便到了異國佈展工作時,可以烹煮美味的日式咖哩飯。我與他們的初識是在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七人中的名和先生扛著攝影機記錄船身搭建的過程,並要求我與同事對著鏡頭打招呼。這是他們自發製作的紀錄片,真誠地記錄下每一次作品的安裝與展出。當巨大的船體與大量碎瓷帶著一股優雅的傲氣呈現在民眾眼前,這支紀錄片隨著船隻豐富的過往,也在同一展廳的牆上述說綿延的故事。直至2010年在尼斯當代美術館的展覽,紀錄片的故事說到了上一站展出的北美館,如果將來作品再次於別處展示,尼斯的故事會再補上。七位磐城志願者將自己視為作品和故事的一部份,事實上他們的確是,他們是這件作品看得見且觸摸得到的「生命」。他們也是初次與蔡國強一同發現海底隱藏巨大美麗的那批人,在迴光的船被挖出的十年前,他們一同在磐城海邊打撈起第一艘漁船的殘骸,成為「迴光—來自環太平洋」展覽之作,其船板也成了作品〈三丈塔〉,在磐城市立美術館展出。

在尼斯佈展期間的某個週末下午,美術館招待我們共進午茶,當時七人中的真木先生舉杯,大聲說:「我想向大家宣佈,我今年60歲,兩個禮拜前我又結婚了!」大家歡欣慶賀,為真木不老的熱情與浪漫動容。我望著這七位老先生,看見作品中的某種無可取代,但他們臉上斑駁的皺紋,也使我不免想像故事的延續會如何進行。去年日本東北發生311海嘯,磐城被完全地摧毀,工作室在事件發生後第五天終於與志賀先生通上電話,得知七人皆平安,目前散居各地。我絕對會說,人的生命比藝術更可貴, 隨著年歲的流逝,藝術作品的生命和價值不死,藝術作品亦因著創作者而被賦予生命,人類有一天卻會死去。

我想說的困難在於,這七位志願者之於這件作品,並不是藝術家一開始刻意欲表達的概念或意義,當藝術作品中某種必要的存在有了生命的限制,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也許作品的價值也將轉換到另一個層次,當代藝術的道路何其豐富。

《藝術收藏+設計》2012年3月號∕第54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