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雅君
Chin Ya-Chu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企業化的藝術 vs. 藝術化的企業─林明弘跨領域的藝術實踐
 
文 / 秦雅君

  作為一個目前經常性接受國內外不同單位邀約的當代藝術創作者,林明弘在接受《藝企網》針對他與「企業」之合作經驗為主題的專訪時,首先就對我們所預設的「企業」定義表達了質疑。

  林明弘近年來,曾經獲邀參加諸多城市的藝術雙年展與各大美術館的大型策劃展,也曾參與過不少國際品牌的合作計畫,對他而言,這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主辦單位都是以藝術家的身份邀請他,而他也都是以執行一個作品的方式與這些單位合作。

  當我們談到「藝術與企業合作」(以下簡稱「藝企合作」)這個議題時,似乎意味著藝術與企業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領域,換言之,當一個美術館邀請藝術家參展時,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藝企合作」,但如果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邀請他擔任品牌活動的藝術總監時,我們即認為其顯然應屬「藝企合作」的範疇。但事實上,在歐美有許多重要美術館主要是由企業所支持,有的甚至還由企業出資成立,而很多大型藝術展演,也都有類似的背景,在國內也逐漸出現類似的走向。於此,所謂的藝術體系不再與企業體系涇渭分明,其間的互涉關係,已經在很多層面上逐漸開展。藝術與企業之間不同關係的持續產生,使得討論「藝企合作」這個議題的方式也不再單純。

  在採訪的過程中,林明弘強調自己是一個「非浪漫主義的藝術家」,意指如同他這樣的創作者,其實更像是一個文化工作者,藉由作品實踐的機會進行對社會的影響,而為了達到藝術家對呈現結果的要求,這類創作經常必須集結多方的合作,才能順利完成。林明弘覺得此種類型的藝術家及創作型態,其實與企業的本質有某種程度的相似,這同時也突顯出,欲令其就藝術與企業截然二分的前提進行討論的衝突性。

  基於上述的背景,林明弘認為挑戰這個議題的預先設定,並試圖轉變這個問題的討論方式,也是他作為藝術家的功能之一。在表明希望能夠不受限於既定的視野與侷限的方式來進行討論的前提下,林明弘以過往執行過的幾個計畫,來說明其與不同對象的合作方式與經驗。

與Chanel合作的「流動藝術展」

  從最近一次的活動談起,林明弘提到今年初才見諸各大媒體的盛事——香奈兒(Chanel)主辦的「流動藝術展」(Mobil Art – Chanel Contemporary Art Container By Zaha Hadid),其集結了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與20位來自不同城市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後者在獲邀參訪香奈兒的工坊之外,被期待能從香奈兒代表性精品「菱格紋手袋」獨有之元素取得靈感,進而發展其創作,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最終呈現出多樣的作品型態,包含畫作、雕塑、聲音、錄像、裝置等等,最終在哈蒂深富未來感的建築空間中展出,林明弘也是受邀參展的藝術家之一。

在談到「流動藝術展」時,林明弘表示,這個展覽有一個題目,就是從香奈兒的包包當出發點,「不過台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的『台北雙年展』不也有一個題目嗎?那麼它們之間的差別在哪裡?是差在香奈兒比較有錢,所以他們邀請我時提供的是商務艙,而北美館提供的是經濟艙嗎?除此之外,其他行為都是他們請我這個藝術家,來美術館做一件作品。」不過針對香奈兒這個資源雄厚的跨國企業,主動介入藝術領域的此次行動,藝術家們也的確曾經思考內中的各種政治與權力的問題。林明弘提到,在這個事件中,究竟是香奈兒在幫助藝術家還是藝術家在幫助香奈兒?他認為香奈兒花費鉅資舉辦藝術活動,當然是相信這樣的行動對其品牌形象以至市場銷售有所助益,就其所邀請藝術家的名單來看,除了歐美之外,為什麼會有來自大陸、韓國、日本、台灣的藝術家?這顯然與其國際市場分佈有關,就像LV為什麼會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因為在LV的市場銷售上,日本佔據了極高的比例,這其實是很可以理解的邏輯。

  林明弘接著從另外一個方向提出觀察,那就是在不同的地區,藝術與企業在合作時可能會佔據截然不同的權力位置,如果是在歐美地區,藝術被認知的地位與品味其實是高於時尚設計的,那麼這種合作就是藝術家在幫助品牌;但如果是在亞洲地區,藝術的價值可能還低於這些品牌,此時,可能就是品牌在幫助這些藝術家了。因此,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文化脈絡裡,卻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與植村秀合作的彩妝包裝

  2007年適逢彩妝品牌植村秀(shu uemura)慶祝在台20週年,其規劃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亦包含邀請林明弘為其製作一款限量發行的彩妝包裝。植村秀過往即有與藝術家合作的經驗,例如紐約藝術家John Tremblay及日本藝術家山口藍,都曾經為植村秀設計過產品的包裝,這次針對台灣市場,便挑選了出身台灣的林明弘合作。由於植村秀表示藝術家可以任選一項彩妝品為對象,在上面也可以用任何方式來處理,林明弘便選了眼影盒來玩,於此,他再度強調,這其實也像美術館邀展時會提供某一個限定的空間一樣,他也把眼影盒當作一個空間來處理。由於眼影盒表面的四格切割讓他聯想到水彩盤的感覺,就往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他利用四個面拼接出不同花朵的意象,最終完成四款不同造型與色彩的包裝,並以「綻放的軌跡 眼彩盤」為名上市發售。

林明弘提到,當初他與植村秀開會時,就是拿出幾張A4大小的紙,上面是他用電腦製作與列印出來的圖像,他同時希望成品的色彩就是印表機列印出來的那種有特殊質感的色彩,這顯然不太同於一般設計師對業主的提案方式,不過植村秀在製作時依然盡力符合藝術家的期望,最終也以大家都滿意的結果完成成品。這四款與藝術家合作製作的限量「眼彩盤」,上市後獲得很好的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即銷售一空。

與摩洛梭家具合作的裝置展

  與米蘭家具品牌摩洛梭(Moroso)的合作,應該是林明弘在這個領域中比較早的一個經驗。其背景是摩洛梭曾在巴黎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看過林明弘的作品,這個由歷史建物改裝而成的美術館,自開幕以來已成為巴黎當代藝術重要的據點,而摩洛梭也是東京宮的合作伙伴。當時有許多大型家具公司都在米蘭設有門市,摩洛梭也會在門市裡舉辦一些比較特別的活動,並且開始與一些新崛起的年輕藝術家有合作計畫,配合2003年米蘭家具博覽會舉辦的時節,摩洛梭也希望在自己的門市裡舉辦一個特別的展出,便邀請林明弘以設計一個客廳的空間為主要概念,為摩洛梭的展示空間創作一件作品。

  林明弘以其經常使用的台灣花布圖紋,經過放大後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視覺效果,包裹在摩洛梭的各款家具上,而這些色彩鮮豔、造型現代的家具被安置在一塊印滿了直昇機、坦克車與槍砲的「地毯」上,實際上是畫在木板上的地毯形式,主要是複製林明弘印象中的阿富汗地毯,其背景來自80年代阿富汗與蘇俄間的戰爭,當時阿富汗境內隨處可見蘇俄的軍隊與武器,當地人把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圖像編織進地毯裡,再把它們賣給俄軍,賺來的錢又去買軍火投入戰爭。這場戰爭本身也涉及美蘇之間爭取世界領導權的背景,一張地毯裡其實包裹了政治與經濟之間錯綜複雜的運作,在表面的圖像之下,其實有千絲萬縷的結構難以簡略地析離。藉著與家具公司的合作機會,林明弘在這件作品中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議題。

  在這次作品的製作中,林明弘為摩洛梭開發了兩款花布,客戶在訂購家具時,也可以選用這兩款「Michael Lin」的布,一直到用完為止。而那件在摩洛梭門市展出的作品《Spring 2003》,則屬於雙方共有,曾經在台北當代藝術館2005年展覽「非常厲害:設計中的藝術 藝術中的設計」展出過,目前則存放在摩洛梭公司。


與路易威登合作的旗艦店開幕活動

  2006年,國際知名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在台灣的旗艦店重新開幕,邀請林明弘擔任整個活動的藝術總監。林明弘在提到這次經驗時,也不禁嘆服LV所擁有資源之龐大。他記得當時開個工作會議,印刷部分來自香港,燈光設計來自澳洲,投影機設計來自馬來西亞,設計師來自巴黎……,一個如同聯合國一樣的會議中,提供各種方式、材料的可能性,藝術家提出設計上的想法,兩天以後模型就出來了。這種工作的方式與資源的規模,不僅是單打獨鬥的藝術創作者無法想像,恐怕也是一般藝術生態中極為少見的。

  當時林明弘與LV的合作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份是參與旗艦店內部份空間的藝術創作,諸如整個電梯內部包覆著粉紅色皮革,上面以同色線車出林明弘的花布圖紋;四樓通往貴賓室的走道上,也繪有花布圖紋,並由林明弘特別挑選的燈具提供照明;貴賓室內有一個八屏的白色屏風,以杜邦石(CORIAN)為材質,用鏤雕的方式刻出花紋,藉由全透、半透以及完全不透光等不同層次,呈現出圖紋與光線結合下的各種變化。

  另一個重頭戲是在LV於中正紀念堂(現台灣民主紀念館)的開幕活動,整個活動的視覺主要由林明弘發想,之後藉由LV龐大的資源網絡付諸實踐,其中在活動會場的大帳棚裡,數座軟式小空間、座椅、地板等,處處可見林明弘式的花卉圖案,而最吸引眾人目光的,當然就是打在中正紀念堂建築上的巨幅影像,交錯著LV的經典紋飾、林明弘的花布,以及結合兩者而成的圖案。從其投影與建築結合的精準度來看,其背後必定牽涉到高度的技術與昂貴的代價。作為一個商業行銷活動的呈現,其表面上提供的視覺經驗當然十分震撼,從各大媒體所給予的高度矚目來看,無疑是個極其成功的製作;然而一個跨國時尚品牌與台灣藝術家的合作,最終以一個富有政治意涵的公共場域作為呈現的舞台,在疊合了一層層象徵符碼之後,溢出這個活動之外,顯然還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內涵。

不斷模糊的界線與不斷擴大的觀眾群

  在歷數自己在與各大品牌的合作經驗之後,林明弘表示自己可能還蠻適合這方面的工作,他記得自己剛從國外回來的時候,在當時極具前衛性格的替代空間「伊通公園」工作,當時經常遇到參觀者詢問道:「這是一個藝術嗎?藝術在哪裡?」在國外沒有遭遇過這類問題的他這才突然意識到,國內的狀況可能並不相同,這也引發他思考藝術與其觀眾之間的關係這類問題。林明弘後來選擇以花布作為創作的主要符號,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大家熟悉的意象,如此一來,其觀眾群便有擴大的可能。在他的創作裡,也經常將這些對觀眾而言具有情感或記憶的花紋,結合在壁面、地板、家具等令人可親近的場域或物件上,更增加了作品對觀眾的親和力,進而開啟藝術與觀眾之間新關係的可能。此外,由於林明弘的作品經常尺幅巨大,或涉及空間的處理,所以他很早便習慣與不同專業的團隊共同工作,換言之,這個非浪漫主義的藝術家的工作模式早已有企業化的傾向。上述的兩項背景,或許也是在林明弘於藝術領域的高知名度之外,經常獲得這些大品牌青睞的原因。

  藉由與各種異業的合作,林明弘也企圖模糊不同領域之間的界線,在打破這些限制的同時,也逐漸將自己的藝術語言傳達給更多族群。林明弘笑說道,在沒有參與LV的活動之前,即便他已經獲邀於許許多多的城市裡發表他的作品,但他的父母親始終不太清楚他到底在作什麼,直到與LV的合作,讓很多絕少參與藝術活動的人都知曉這場令眾人矚目的大秀,是由一位台灣藝術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開幕活動當時以及之後在LV門市中看見林明弘作品的人,極有可能在此首次體驗了藝術或感受到藝術的力量,也真正認知了藝術家這個身份,包括他的父母在內。

  林明弘的種種觀念與經驗,對於藝術與企業之間已經發生與將要發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討論,提供了各種可能與想像,而其自身對於藝術與企業體系的觀察與分析,也有其獨到之處,值得關心此一領域者參考,而這也將是我們期望在這個領域的探索中,能不斷發現的風景。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