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藝術家╳藝術家 1+1——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畫
 
文 / 吳嘉瑄

由何香凝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關渡美術館主辦的「1+1——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畫」,在4月2日於何香凝美術館舉辦了開幕式,「1+1」是何香凝美術館繼「出境」(2008)、「蝴蝶效應」(2009)之後,第三屆的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畫,這個巡迴深圳、香港及台北的聯展,由著名評論暨策展人馮博一擔任主策展人,並集合四位策展人:王曉松(大陸)、梁展峰(香港)、楊子健(澳門)、王德瑜(台灣)共同策畫、執行,邀請了兩岸四地共14位年輕藝術家參加。

關於「1+1」,馮博一在他的策展論述中解釋:「我們試圖通過一種展覽——從策劃到實施落實的具體過程——實驗的方式,顯示我們認為的深入性或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與溝通。因為在我看來,不同地域,乃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具有三種基本形態:交流順暢、愉快,相互妥協地尷尬,企圖交流而又難以交流。」溝通與協商,即為「1+1」策展最重要的軸心,「這個展覽折射出了『交流過程』,無論是藝術家還是美術館或策展人的,在這個意義上,『1+1』是具有實驗性的,」馮博一在記者會上說道,而王德瑜也補充:「這個展覽的關鍵字應該是『關係』與『解讀』」,透過溝通與協商,所展現的即是各種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狀態,而解讀,則是指在這些關係連結的過程中,採取開放的態度,去接納彼此之間對於各自想法的解讀(包含正確解讀與誤讀)。

強調交流溝通過程的「1+1」,早在半年前的前置作業期便已展開,策展團隊制定一遊戲規則,藉此希冀促發更廣的討論幅度,首先是於2010年10月邀請策展團隊與藝術家考察場地,並舉辦座談與聯誼,之後便進行不同地區的藝術家配對,最後產生出的七對組合分別是:百強(澳門)+鄔建安(大陸)、白小刺(大陸)+梁遠葦(大陸)、陳志建(台灣)+魂游(香港)、何明桂(台灣)+蘇約翰(澳門)、黃卓軒(香港)+劉俐蘊(大陸)、單凱悌(台灣)+趙趙(大陸)、許雅舒(香港)+姚仲涵(台灣),而這七組藝術家被要求為此次計畫製作一件(組)新作品,並以各種方式,如拜訪合作藝術家工作室、email往來、草圖等形式,來記錄彼此溝通過程,策展人在此過程中並不主動介入討論,而最後則展出了七組(49件作品)。這個看來理想的交流「公式」,如同馮博一所提示的,其實是或許成功但也可能徹底失敗的,從一開始的藝術家配對,幾對香港、澳門與台灣藝術家之間迅速配對成功,就顯示出頗為微妙的關係政治,為這個展覽的結果投下更大的變數;而個人主觀意識極強的藝術家創作,如何在合作模式中讓步或修正,也考驗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養成訓練的藝術家們。

被策展人稱之為「模範生」的黃卓軒與劉俐蘊,是七組藝術家中最符合遊戲規則設定的組合,兩人很快達成創作共識,並密集通信討論作品如何呈現、提案並製作草圖,黃卓軒也造訪了劉俐蘊位於北京的工作室實際參與製作,兩人的超好默契,讓他們的作品〈介.乎 之.間〉從發想、討論到製作完成,幾近完美的順利。被黃卓軒稱之為「changing landscape」的〈介.乎 之.間〉,是藝術家將刻意在造型外觀予以簡略、不多做裝飾的兩個巨大以布縫製的白色人偶沙漏,懸掛在一挑高空間中,兩個飽滿的人偶隨著時間流逝漏沙成堆而會逐漸變得萎縮乾扁,並且高低不一,藉此,藝術家凸顯出萬事萬物無論內在抑或外在,都受「時間」此一不可逆因素的深刻影響而有所變化且不可預知,劉俐蘊在信中便這麼說道:「它們流過的痕跡無法複製,無法更改,只能紀錄和收集。像是人的經歷和記憶的關係。」

而儘管黃卓軒與劉俐蘊此一組合呈現出策展人預期中最理想的溝通狀態;然而,另一組的何明桂與蘇約翰(João Ó Bruno Soares),卻是本次計畫中成果展現最為精彩的一組。何明桂與蘇約翰採取的方式並非合作一件作品,儘管兩人過程中只見過一次面,平時溝通完全依賴email通信,但卻能頗有效率與方向地設定好一主題——針對彼此記憶中的空間及景象,以文字描述提供給對方,再依照對於此文字描述的想像來加以創作。蘇約翰作品〈我最喜歡單獨空間〉,一個大型圓形裝置內集合了何明桂對於她所居住過的異鄉住所的部分描述細節,包括藍色的布簾、光禿禿的樹枝、鐵架櫃、桌上型工作燈等等,另外還加上了他自己所認為代表「陳舊」、「記憶」的味道:臭丸(樟腦丸),以及播放了何明桂朗讀她文字敘述的聲音,蘇約翰藉由視覺、聽覺、嗅覺,讓觀者可以沿著藝術家日漸紛雜堆疊交錯的記憶小徑,走向那一片藍色但卻神祕無比的記憶之境。

另一方面,何明桂則根據蘇約翰描述葡萄牙南部某熾熱時分的土黃旱地連著穹蒼藍天、可製作軟木塞的橡樹的景象,結合蘇約翰父母家一幅畫框的描述,以簡潔如版畫的線條、對比強烈的色彩,創作出小尺幅繪畫〈Landscape Painting〉。而另一組作品〈Bridge 1〉、〈Bridge 2〉,則巧妙地將蘇約翰對於橋、居住過的對稱的公寓格局、因為濃霧因而像是天堂一般的景致等描述加以結合,製作出像是以鏡面來將一條公路對稱地延伸出去的〈Bridge 2〉。

因為有著共同認識的藝術家朋友而很快配對成功的許雅舒與姚仲涵,作品〈兩案〉靈感來自於姚仲涵對於「身體」的關注,特別是在他服完兵役後對於肉身身體存在的感覺尤其深刻,因而他提出了「心跳」的概念,他認為心跳是一個對「內」的關注與思考「外」的關係,而許雅舒便在他的思考之上提出了緊密連結著兩個身體關係的懷孕心跳,兩人就此設計出結合了許雅舒擅長的錄像以及幾乎已是姚仲涵創作招牌的日光燈裝置的作品,當影像中的燈泡亮起,空間也會亮起,日光燈也會被看見,而當展場中的日光燈亮起,空間會亮起,影像就消失。

此次計畫中,徹底失敗、拒絕溝通的案例,要屬單凱悌與趙趙。雖然初期的溝通與單凱悌拜訪居住於北京的趙趙,仍算良好;然而,隨之而來所發現彼此「個性上的差異」,卻使得這場合作最後終究以各自分開展出自己作品告終。單凱悌主要展出了她自2010年發展出的錄像作品「Ice Me」系列中的新作〈Ice Me 9〉,另外也還將她至北京造訪趙趙時的相關物件紀錄與創作草圖等,以密封袋裝盛並陳列於牆上,以此「哀悼」雙方的失敗交流。另外,在這次計畫的成果展出中,由於場地規畫與布展上的瑕疵,造成燈箱及錄像類作品,如單凱悌、許雅舒與姚仲涵作品,以及魂游與陳志建作品〈廣場〉,在光線遮蔽功能不佳的展場中,無法有效地呈現它們應有的最佳效果,實屬可惜。

(藝外2011.5月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