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宓
Lu M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第二個「十二年」的開始—第十三屆雄獅美術新人獎特輯
文 / 李再鈐

第十三屆雄獅美術新人獎唯一的得主已經產生了,這屆是新辦法修定後實施的第一年,採取主題的三年一循環制,今年徵選範圍是「立體造型與混合媒體系列」,本刊邀請了李再鈐、陳傳興、戴壁吟三位藝術學者、創作者擔任評審。

在面貌多樣的三十五位參選者中選出了新人獎得主:魯宓、及佳作三名、入選八名,對於本屆年輕的參選者,評審一般均持著某程度的肯定和鼓勵之意,而從參選作品中也具體而微地能看出當前國內多媒體創作的一些端倪,於此,新人獎期待的是更加豐繁的創作表現,及由豐繁中所產生根植本土落實當代的藝術新脈。「第十三屆新人獎魯宓個展」特於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十一日在雄獅畫廊展出。

今年是雄獅美術新人獎的第二個十二年的開始。十二,是一個整數,也是一個自然法則和生活中的常數,一個浮顯光亮而又洋溢喜氣的數字。我又參與新階段開始的一次評審工作,雖屬偶然、仍感榮幸。

十二年前,台灣藝術文化的空氣很淡薄,藝術專業的教育少、刊物少、展覽少;沒有美術館、也沒有文化中心,更沒有專責機構。十二年後的今天,情況有很多很大的改變,雖然沒有預期的理想,但表面上朝氣蓬勃,有欣欣向榮之勢、應屬可喜現象。這些固不完全歸功於「雄獅」的力量,但它卻使出了勁兒,奉獻了一份無比的熱誠。

雄獅美術新人獎不是一蹴而登藝術獎的權威地位,到今天仍然不算,也很難說什麼是權威的,但它在成長和茁壯中。我們可以看得到、嗅得到主辦者那股堅毅的意念和執著的態度,不斷地擴張和延展著。一項藝術文化的活動,能像一個有機的生命體,經細心的栽培和扶植,它已健康的發育,強壯的長大,此外,還要求什麼?

許多屆以來,新人獎揭曉的同時也發表了許多評審的話,最常談到的話題綜合來說,不外是嫌應徵的作品之中「傳統」的「水墨」、「國畫」比數太低,而「西畫」之中多是「仿冒」和「加工」之作,我有同感。如果我們把這些作品放在一百個「十二年」以前去看它,那時的中國人無所謂「傳統」和「仿冒」,雲岡的石刻和敦煌的壁畫,沒有人要求繼承「傳統」和擺脫「仿冒」。其次如果又把它們放在一千二百年以後去看,那時候中國人很可能說今天的作品很「傳統」,而且也不說是「仿冒」或「加工」,只有今天,我們的處境最尷尬。

如果雄獅美術新人獎延續到一千二百屆之後,到那時再做一次回顧,我想今天的徵件辦法和評審制度的「合理」與「客觀」問題也都不存在了,不會有人去討論它。在今天,沒有什麼「獎」是絕對客觀而公正的,包括諾貝爾的各種獎,也許只有「中國小姐」的落選者會有微言,但服不服氣都聽隨尊便。

(雄獅美術月刊207期,1988年5月,頁93)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