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宓
Lu M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物理之舞─魯宓動力雕塑之結構思維
文 / 程文宗

「你們把我稱作陰暗,我卻居住在光明之中。」 Saint-John Perse

「動力雕塑」在國內是大眾較陌生的一項創作,在這一、二年重新被國際提及,尤其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杜象回顧展」中,如「攤沃磨豆機」之類的「動力學原則」作品被重新定位;主要不僅是技術性的改變,也涉及現代藝術,其原則是形式的造型原則而不是生產的動力學原則,對「動力學原則」的取消是無功利性自由的前提條件;而直至波依斯(J.Beuys)才把它重新拉回到來自準確的、直截了當的力量,和所有材料方面的科學考察及人類審美活動中「優美的藝術風格」的歷史傳統,即「動的推動者」──天體或帶著天體的各界──為動力因,將運動傳達,以呈現有機能動的存有。

魯宓的動力雕塑,要觀者脫離符號桎梏

魯宓是大家所陌生的藝術工作者,唯一可從雄獅新人獎連續三次得獎的資料來了解他,從1988年到目前仍旅居美國,其裝置性的「動力雕塑」作品在台灣是少見的佳作,我稱其為「物理之舞」;因物理學乃是人類心靈自由創造出來的,我們努力的去了解實相,可是我們的努力就像一個人想了解密閉的手錶裡面機械的結構一樣。我們看得到錶面、時針、分針,我們還聽得見裡面的滴答聲,可是我們打不開錶殼。如有天份,則可構築機械畫面,其中的機械就負責他所觀察到的那些東西的運轉。可是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的機械是不是唯一的,也無法與真正的機械作比較,甚至無法想像這種「比較」可能產生什麼意義。(愛因斯坦語)就如同和世界共舞一般。

而自然界裡事物並沒有什麼「關聯」。在自然界中,事物就是事物,沒有別的,不過週期罷了。「關聯」只是我們用來描述我們所「知覺」的事物的概念,只有人才會有「關聯」這個概念,只有人才會有「關聯」這兩個字。因只有人才會用「概念」和「文字」;魯宓的作品機能在於使我們的心脫離符號的桎梏;如要深究作品的意涵,我們不得不刻意迴避一下在各作品的整體性(TotaIe)概念、圖形(epistola)概念所蘊含的意思(implicitamente)之種種。而以一「集合」(ensemble)範疇的態度來思考,則我們可在魯宓「集合性」概念作品中,找到它在數學理論中的嚴密性,即「集合」本身被結構化,對「集合」而言是可定義的(definizione)所有關係,這些部份(材料元素)可以使其符號化(Simbolicamente)。

在集合中的概念,要素(eIemente)實際上是通過它們是否可以被一集合(Sous-ensemble)之假定這種可能性而得到的定義,而它不是被任何自然層次所限制。從這一概念延伸,我們可獲致一結論:「結構(Strument)不是形式,材料是靜止的,結構化後是不定的有機。」從作品的呈現,在這結構化過程中 (創作屬性),依據皮亞傑在「發生學的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s genesiologia)之定義下其有三特性。

一、整體性(totale):「整體性」來自組成結構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關係和全部要素的結構性組合,必然不同於這些要素的簡單總合。一個結構首先應當肯定它具整體性,而整體優於部份。
二、轉換(transformazione)機制:結構不是某個靜止的「形式」,是若干轉換「形成」的系統。
三、自我調整功能(autoregolare) :這是結構本身的特徵,因為它涉及到結構的「內在動力」──結構其有各種轉換,不會越過結構的邊界之外,而導致結構解體,而自我調整是複雜而多樣的,即節奏、調整作用和運演功能(opera-tion),一個結構的二要素已通過構成規律被關聯起來,則在運演過程第三個要素自然被結構化,即運演過程其傳遞性和穩恆性。

從皮亞傑的三原則再回過頭來看魯宓的觀點則更精確,即裝置性作品中呈現出「空間化」和 「時間化」的藝術場域;在透過使用電力、燈光來轉譯「時間性」來傳達一種持續的永恆,沒有起始、結束的循環系統,沒有暫時的高潮起伏,如同「大地遊走」之作品所詮釋的。在材料上是多元化的,所使用的是金屬、木材、塑膠、水、油、空氣中的光和音等…,透過元素,使場域產生互動,是借助於空間而不依賴空間的一種考量。

魯宓作品推翻了藝術原有的觀念,透過能量的轉換,文化因而改變

這是由視覺經驗來對魯宓作品所作的描述,而作品中真正的意圖又是什麼?它是藉由材料自身傳導語彙、不強調形式,透過消費社會大眾的物質(塑膠、鐵)、科技性材料(光、電)、自然產物(水、石、植物)來勾劃結構性的作品、視覺的效果──很自然而直接其現自有的訊息,即人類視覺的特質;光及物體運動感,即拉姆.賈怕(Naum-Gabo)、安多尼.佩塞納 (AntoinePeVsnes)在寫實主義的宣言中所說:「我們將拋棄幾千年來,埃及於藝術上所給我們的錯誤觀念,我們深信藝術中有一新的元素存在,即機動韻律,它有如我們於時間裡的感情基本形式。」

事實上,運動 (能量的轉換)是空間化過程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cultura)在拉丁文之原意為 「耕作」,它來自作為實體──「人」的勞動結果,即能量的轉換;文化涵蓋著三個系統,即技術系統、社會學系統、意識型態系統;這三種系統使做為物種的人類,以及相伴隨的作為整體的文化,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依賴物質和機械工具,人必須吃東西、躲避風雨,抵禦敵人攻擊,在想永續生存時則必須依靠技術手段,即文化的發生和發展的鑰匙:技術。

一個人是一個物質實體,而整個人類則構成一個物質系統;地球是一個物質實體,而宇宙是一個物質系統。技術是人類和宇宙兩大物質系統聯結的機械方式,此二系統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這不僅包含物質,也包含能量。各類事物一字宙、人類、文化,都可依物質能量加以描述,即文化乃是複雜的熱力學和機械的系統,能量促使我們在空間化過程中不斷規劃出文化演進的基本規律,也是透過技術(Arte藝術之拉丁文原意)所獲致的結果。

以上是在魯宓作品中我們所要洞悉的真相──「為人類進步或需求,而利用能量能力,是任何時代、任何種族或民族的文明發展尺度。」(錄自《人類起源》)。但人類這種永無止境的追求,以人為主體的科學文明,而忽略宇宙間存在的真相,無異是為自己尋求毀滅(當地球資源耗費)。如何體現在無涯的空間所潛藏的實體,一種非視覺經驗的感知,這才是魯宓在作品中所欲告之及追求的真正企圖;如他所言:「藝術創作的本質完全屬於個人的內在探索,但若想要靠藝術來生存,即必須採取相反的態度和野心,這種矛盾是我們這些凡人想要成為神 (藝術家)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痛苦的根源」。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