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皇珍
Tang Huang-Che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為什麼與自殺有關﹖湯皇珍的最簡循環機
文 / 湯皇珍

前言
看這篇文字的同時,不妨調閱1996年9月號以及11月號藝術家雜誌,尋訪湯皇珍所寫的個展自述以及石瑞仁先生所撰「杜偉V.S.湯皇珍......」,一文,以增加夢羅資料的價值性。

「咦」一作中雖有管子,但作接引功用如水管一般,絲毫沒有勃起的問題,而樓下入口處的六箱子是方便回收彈珠最直接聯想的器皿,亦絲毫有開口幽微溫暖的印象。嘿,不要看到胡蘿蔔就緊張,人生的掙鬥尚有更艱巨者-為什麼與自殺有關﹖

我的作品總有一個循環。不論是由市美館的B03推球往B04,或者爬上高台去玩翹翹板,還是沿著「伊通公園」陡斜的樓梯滾下一顆彈珠。所謂循環,便記述它往往返返,上上下下,啟動再啟動反覆不休,輪迴不止。其間至少有雙個對象物在位移中受到撞擊,而每一個相扣的環節互為因果表裡。但要問此循環的實際效益為何﹖是為試測美術館由B03到B04之間坡度有多少傾斜﹖還是大驚小怪地要你爬上160公分的高台去體會作者的身高﹖亦或只是十分簡易地讓你明白地心引力的彈珠運動﹖

當你愈是看見作品中除了循環之外的放益癱瘓,當你愈是懷疑為何如此大費功夫還慎重其事地造就這個無效益的循環。當你愈接近莞爾一笑或捧腹大笑之際,當你覺得荒謬,甚至一切美學的外衣褪盡,愈是彰顯著此循環本身唯一實存的事實!是它在向你發揮作用。循環本身提供了隱寓的所在。

我的作品的確是為循環而循環。一個簡單機制,賦予循環的本身最高的價值。那是一種緊緊緊相扣、艱巨的、生命時間、動力的搏鬥。一種綿綿密密的接力。也許屢次無效,卻不懈地強力循環,不管在何種時間管道中奮進、墬落、爬......循環進入生命時間的搏鬥。

與自殺有關的命題直指「咦」的循環,正因為它要命的選用了彈珠的重力滑行。那是一種往下投擲的自殺。為滑行的開始,執行者必須爬上兩階以上的梯子投下彈珠。你的身體爬高,此後彈珠咕嚕嚕地往下滑衝。個以肌膚擦過管壁、具體而微的重量體,逐由三樓、二樓、一樓急速而不及思索地碰擊而去!假若果真是個自殺,並不是用來玩笑的。在它落地的剎那之前,彈珠會先撞到一個微動開關的裝置,於是落地本身的悶響和微動裝置所開啟的聲源幾乎同步發生,卻錯開空間。響起在三樓的不是彈珠落地聲的再錄音,而是一個電腦中指令錯誤所發出的糾正聲。咦-的怪聲與暴烈的落地聯結,所以令人等待,因為彈珠在空間中的致命穿行,交換了珍貴而夸特的剎那時的轉折。而它們的獲致,簡單地說,你可以一再經由我這個極窮的時空循環機。看我的作品必須進入微觀的具體生命時間的掙扎,享受其間可怕、無奈卻必要的關係。彈珠在樓梯管中的時空穿行,一如人在宇宙和自己的生命之旅中的時空掙扎。生命的孤獨奮進,如果有對應的話,大約只有遠方的那聲不太確定的自己的回音吧。

對彈珠而言,它投擲了1公分3次元的身軀,環顧自我,160公分高50公斤重的皮囊並不卑微,是我僅有可以用來掙鬥的格局。「伊通公園」層層極為陡斜的樓梯提供了最強烈而適切的處境,接上一個不起眼的環扣機利,便足以經由真實的位移,摸擬時空夸特而要命的轉折。雖然殘酷,值得一搏。如果追著彈珠落地,幾乎不能及時分辨三樓的聲響;如果爬高投下彈珠也終究不得檢測是哪一顆在樓下觸發了開關。除非我們人類擺脫時,空的兩難處境,否則大概只有一再一再以身驅來面對這種艱巨而不懈的搏鬥吧。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