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維
Eric Cha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如果在髮廊,一個造ㄒㄧㄥˊ:斐瑟旗艦與莊惠琳的面對面
 
文 / 張至維

你剪了一個頭,應該是好看的。設計師的想法獨特、刀法俐落,精心打造不容置疑;就髮型本身而言,其實沒有甚麼值得挑剔,用雕塑的角度來欣賞,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造形,簡直大放異彩,彷彿一件早已準備妥當的完美作品,隨著設計師大手一揮,趁勢凌空而降,落在自己受寵若驚的腦殼上。

然而,髮型畢竟不是帽子,無法像阿拉丁的神燈一樣,乾坤挪移,來去自如;當一個不錯的造形變成一個不對的造型時,一頂帽子拿掉就好,一個失敗的髮型,似乎就沒有這麼的方便。同樣都是發生在頭上的雕塑,由於素材的屬性,帽子可以天馬行空,髮型設計卻要面對許多的限制。「我們的素材是被決定的,就是ㄊㄚ的頭髮。」斐瑟的創辦人鄧泰華說到,「這個東西不僅要在一個被接受的時間內完成,而且,還是在ㄊㄚ的頭上。」

ㄊㄚ,可以是她,也可以是他,上門的客人除了性別之外,年齡、氣質、身體狀態與生活習慣也多有差異,這些不同的條件,都是髮型設計師必須接受的變數。在不同的頭上處理不同的頭髮,有點像個到人家院子裡去幹活的園丁,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在地差事:場域是特定的,素材是特定的,考量的主要對象也是特定的。「不可能說,ㄟ,頭髮拿下來,我們來做一做,然後再幫你放回去。」借用當代藝術的術語,髮型設計是一件site-specific的作品,而且,還是一件貼身的、走動的site-specific。

在此,那個site-specific裡的site,那個「特定」的「場域」 —— 或者,更白話的說法 ——那個「地盤」,就在我們的頭上。每個場域會有自己的文化,地盤會有自己的規矩,正如那片質地與脾性各異的髮流下面,會有不同的腦袋,因此,也會有不同的想法、需求,以及反應。鄧泰華表示,在工作上,髮型設計師必須跟人有直接的觸碰、直接的體驗,甚至會有仲商的必要:因為最後做出來的造型,到底美還是不美,並不是設計師自己決定了就好,「你不能跟客人說,我現在幫你弄一個很美的頭髮,但是讓你很醜。」

關於造型

鄧泰華認為,在髮型設計的過程裡面,為了要更貼近購買的人,生意的形式會更明顯,一旦如此,就會產生一種量化的現象。以「造型」一詞為例,「型」這個字,原意是鑄造器物用的土模,一種「因為可行所以重複」的樣式;我們把自己的頭髮交給設計師,就是想要打造一個值得再來一次的「模樣」。有模有樣,才算有型,才不會是自己生命中的路人,這是一種真實世界裡的角色扮演 ——角色也是一種型——髮廊有在賣。

「我們的產品就是設計,而且是手工完成的。」至今仍在線上工作,身兼老闆與台柱的鄧泰華表示,雖然還是有人三招走遍天下,但是真正受到歡迎的髮型設計,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整個過程也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循,「我覺得跟裝置藝術是很雷同的,因為你要做完才知道最後的結果。」不過,就像其他site-specific的裝置藝術一樣,作品完成後,會留在各自的特定場域裡,這些發生在頭上的造型,也會隨著每位客人走出髮廊,回到外面世界的不同角落。

於是,為了讓平日工作的場域也能暫時擁有一件專屬的裝置作品,2009年,當「富邦藝術基金會」找到斐瑟,提出「粉樂町」的計畫邀請時,鄧泰華一口答應:「整個過程就是一件太划算的事了。」對他而言,平常想要了解藝術,可能得撥出一點時間,特意到畫廊,或是別的替代空間參觀;但是現在,因為粉樂町的關係,藝術家就進到自己的地盤上,直接創作,「哇!這個,這麼好的事情,你就覺得很有意思。」

畢業於復興美工的鄧泰華,接受髮型設計的洗禮已經二十多年,如此的背景與養成,讓他對藝術家這個身分一直保有一種特別的尊崇。「真的,藝術家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因為ㄊㄚ的作品特別,而是因為,能夠做這種事情,本身ㄊㄚ是特別的,而且是少有的。就是說,一個人透過不同素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點是髮型設計師做不到的。」因此,2009年開始,斐瑟連續參與兩屆「粉樂町」,每次提供旗下兩家分店的空間,讓藝術家自由發揮;截至2010年,鄧泰華口中的特別的ㄊㄚ,已有四位(註1)。

這些藝術家們,雖然正如鄧泰華所言,皆透過不同的素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執行上,則屬site-specific 的實踐——所有發生在斐瑟空間的裝置藝術,都是專為現場量身打造,而非憑空搬來毫無相干的物件。以2010年位於斐瑟旗艦的作品為例,當透明的塑膠軟管從天花板垂墜而下,閃亮著若有似無的弧線時,「每個人都會說,啊,ㄊㄚ好像是頭髮的結構!」鄧泰華記得很清楚:「因為我們是做頭髮的,比較會想像甚麼事情跟頭髮有關。」這裡的ㄊㄚ,是莊惠琳為斐瑟旗艦所做的造形,也是她在「粉樂町」的第二件作品。

關於造形

斐瑟旗艦位在地下一樓,整個店面偌大寬敞。原本屬於髮廊特有的濃烈香氛、細微的水汽與轟鳴的吹風機響,一經挑高的空間壓縮,紛紛凝成低調、冷峻的氣流,正好呼應著莊惠琳的線性裝置;在這裡,人來人往,進進出出,主要為了一個目的,就是頭髮——自己的,或是別人的。

頭髮是一條如果不被中斷就會一直延長的線,因此,當我們看見千絲萬縷的塑膠軟管,或彎或直的吊掛於斐瑟旗艦的空間裡,「仰望」(註2)之餘,也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一件與髮廊搭配完美的裝置。平常在別人頭上大做文章的斐瑟,終於對換角色,讓別人為自己打點門面;莊惠琳的作品,就在入口的大廳處。

展覽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莊惠琳定期回到斐瑟旗艦,修剪作品的塑膠軟管,幾次下來,已經在現場的員工眼中,引起一陣小小的共鳴 —— 「ㄟ,這個就是,剪頭髮嘛!」—— 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反應。這些員工,與作品的距離最近,相處的時間也最久,正是「粉樂町」所訴求的觀眾群裡,最基本的班底;一個site-specific的實踐,若能引起所在場域的共鳴,已經成功了一半。

除了視覺的類比之外,莊惠琳為作品取名《VIP洞》,相當程度上,也與斐瑟旗艦的高級沙龍路線十分契合。然而,在如此一片唱和的共鳴當中,仔細觀察的話,我們還是可以感覺到,這件充滿線性力量的作品,似乎隱隱彈著屬於自己的異調。對於莊惠琳而言,她的創作,並非用來滿足特定視覺需求的造型,而是另有功能的造形。

「造形」的「形」,意指事物的外表;無論是具象的形貌,或者是抽象的形式,萬事萬物皆有屬於自己的形,分秒都在變化:一個髮型,只要還在賞味期限之內,就能勉強維持當初的「型」,但私底下,卻早已隨著時間的推進,悄悄變化自己的「形」。從這個角度來看,「造形」不像「造型」那樣,有一種對「類別與重複」的執著,因此,發揮的空間反而更大。2009年,莊惠琳自台北藝術大學的造形研究所畢業後,首度參與「粉樂町」,當時分配到的東區空屋,就是一個不小的空間。

提及那次空屋的經驗,莊惠琳表示:「我覺得我完全是在一個自我發聲的狀態,需要顧慮到的,只有作品的精確度。」由於展場沒有別人,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完全由藝術家掌握,整個呈現的過程比較單純。不過,空屋畢竟算是異數,「粉樂町」的展點多為商家,所以,2010年,莊惠琳再次接受富邦藝術基金會的邀請時,終於進到真正的商業空間,在斐瑟旗艦店裡面對一個全然不同的場域。

當造形遇上造型

從空屋到髮廊,空間雖然同樣空曠,脈絡與格局卻大相逕庭;前者閒置在周圍住戶的眾目睽睽之下,後者忙碌於現場員工與顧客的送往迎來。這樣的差異,首先就反應在作品對空間的介入上,前後兩件裝置,莊惠琳使用的造形素材,都是慣常的塑膠軟管:在空屋裡,軟管像是恣意灑入室內的光線,遍及各處;到了斐瑟,則像是一盞髮狀的豪華燈具,很有禮貌的從天花板懸降而下,軟管伸手可觸,但並不中斷行人的動線。

作品在斐瑟的空間安排,看似深思熟慮,背後的確也經歷了一番溝通。原本莊惠琳打算加入工業塑料做成的人形,藉此表達自己的一些主張,但是,考慮到髮廊的場域屬性,在與策展團隊討論過後,決定改變初衷。「人」,或許只是藝術家手中一個借題發揮的「造形」,放到髮廊的脈絡當中,卻是大家力求完美的「造型」;是在人的意象上,「造形」與「造型」有所扞格。

於是,莊惠琳單純的回到空間與造形的關係,將作品調整為後來的《VIP洞》。雖然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裝飾物件,不過,觀眾如果走到作品下方,抬頭仰望可以發現,自己的倒影正被收放在天花板上的壓克力鏡面內,彷彿進入了藝術家特別準備的空間——這個可以收放我們的空間,便是莊惠琳的造形所具備的功能。

「這麼說好了,我可能最想要做的是一個,可以自我包裹的東西,一個容納自我存在的空間。」莊惠琳解釋。一直以來,她的每件作品,似乎都是在現有空間當中,運用生活常見的軟性塑料,構築另一個空間,一個物質世界的藏身之處。她的造形,其實是在處理自己與周遭空間的關係。

正是從這樣的角度切入,讓這件「特定場域」的作品,得以在斐瑟旗鑑的脈絡中,翻轉出視覺之外更為有趣的面貌:當其他人選擇用「造型」改變自己,換取一個融入社會的最佳角色時,莊惠琳選擇用「造形」改變環境,在自己和生活之間,建立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緩衝區,與現實面對面。

VIS@VIS

做為成功的商業髮廊,「斐瑟」的法文名字—— vis-à-vis——以其原意,點出髮型設計的溝通本質:「面對面」。而鏡子,便是我們在髮廊「面對面」的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無論是自己眼中的別人、別人眼中的自己,或是自己眼中的自己,大家都需要鏡子。

呼應這點,莊惠琳將壓克力板嵌在塑膠軟管的深處,充作鏡面,讓觀眾在她的造形裡,看見自己的倒影,襯著空中交錯的亮白塑膠線條,彷彿暗示了現實之外無限可能的造型。


(《國藝會》,2011,20期)
---------------
註1:四位藝術家分別是:潘娉玉(2009;對應髮廊II)、席時斌(2009;斐瑟旗艦)、曾琡棻(2010;VISAVIS DESIGN)、莊惠琳(2010;斐瑟旗艦)。
註2:「仰望」是2010年「粉樂町」的展覽主題。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