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鐵男
Chi Ti-N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世界上的事物常以不同的型態顯現,堂皇的景象早已是建築物的主要成分,以一種假設存在的企圖膨脹事物的輪廓,卻在同時清除原始質素。也許在先天上就缺少足夠的內涵,以致必須在誇張的尺度上進行誘人的計畫。令人困擾的是,我們並不需要那些看起來正當,卻無的放矢的震撼,當一切的空虛必須擁抱這些無法深入的腫塊,結果是不斷地壓縮剩餘空間,讓人無處可逃。

其實,這是一種社會工程的現狀,建築師恐怕早已習慣且順從於這種全球化的假象,一頭栽入香港、上海、東京、新加坡、西雅圖、法蘭克福、米蘭、紐約、芝加哥、大阪、多倫多……。我不是在批判二十世紀都市構成的模式,所以無意討論都市發展的過去,或是任何都市化的問題。事實上,都市化是一種物質與非物質的混成現象,都市的意識是在具體與空虛之間,不得不堆疊至無法析理的都市幻境,當前這些都市經營正企圖逆轉一個不可逆的混亂可能性,用浮貼的手法覆蓋背後早已頹敗的人事與自然。

在這張臨時的貼紙下面,我們仍然可以一點一點地撥離那層薄弱膠膜,在粗劣的刮痕之中探勘隱現的蹤跡。當我們有意識地尋找那些看似殘餘、等待著消失的情感,不可置信地牽扯著整體的環境,但是卻在努力的掙扎與意外地觸摸之下,不期然地描繪出一番新的景象。乍看之下,似乎不是事物的常態,進一步注視會發現事物的另一種戀棧現實的方式。戀棧並不是逃避或崩壞,而是實存的真實面貌。事物皆等待死亡,死亡以各種戀棧的形式警示我們,除非過度的樂觀或自閉,人們皆以死亡的名目登錄個人的空間與時間向度。

建築如果不再以堂皇的圖騰出場,將顯露建築的瞬間面貌,在有與無之間選擇各式各樣的衍生,並且未必能夠得到人們的注視。從此,建築不再被列入視覺藝術的類型,換句話說,視覺藝術將以非塑形的理論,建造不明確的形狀與質感。終究建築不必然存在於瞳孔之可辨識範疇內,因為我們早已無暇去分辨有無的差異,可有可無是為了積極地投入生活世界與我們生存其中的都市。

可有可無不像是一個既定的立場或任何建造的理論,相關的建造技術也在可有可無的狀態中拆解,亦難以依照篇章羅列敘述。二十世紀現代建築的基本困境,對我而言,起因於急切地擠入專業化與系統化的巷弄,而不期然地被鎖入偉大形式的牢籠,逐漸忽略了事物存在的脆弱體質。顯然我也是在暗示著一個社會政治的革命階段,改造現實世界的基礎,可有可無的狀態能夠引發虛無化的政治事件,在新的人與事物的顯現活動中,讓我們進入可有可無的新社會。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