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那之後,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寫給伊通公園25週年,孫曉彤
伊通公園 二十年來不曾改變的仙人掌,孫曉彤

 

從那之後,聽說水裡的魚渴了,我笑了。
從那之後,聽說世界不真實了,他走了。
從那之後,聽說園裡的花開了,你哭了。

你從一個聖地行走到另一個聖地,眼神充滿困惑。
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所接受的信念是:「你是你;我是我」
所謂「這邊」與「那邊」的現實分界。
表面上「我們」顯然與「你們」不同,有如桌子與椅子的差異,
然而在底層,我們都一樣,分享著最基本的生存與存在。


10月24日的晚上,伊通公園25週年展覽開幕的前夕,我坐在位於二樓的陽台,透過那扇寬大如觀景銀幕般的玻璃窗,看著穿梭在展場裡、忙碌於布展的藝術家和工作人員們。雖然我的資歷還來不及參與伊通公園的創始年代,然而某種程度上我相信自己看見的這個景象,25年來一直在此重複上演—同樣的地點、同樣的空間,白色的展示牆面曾經被塗刷上各種顏色的油漆、安裝過各種功能的框架、承載映襯過各式各樣所謂的藝術作品,它們始終默默承受接納種種關於藝術的思辨,身為某種背景,人們總是駐足於前,試圖議論和探索那些隱喻在其中的曖昧寓言—藝術是一個始終發展中的進行式,就是因為它的沒有結論和缺乏共識,因而總是散發著神秘的吸引力。然而牆面終究是牆面,就像那扇反映過無數面孔的窗景一樣,終究會在喧囂沉澱之後恢復成原本的素淨面貌:玻璃窗依然是透明,白色牆面上悄悄增加的是層層的漆質厚度,就和無聲流經的光陰一樣,讓身在其中的人恍然不覺,然而時間的測量卻以如此絕決地標示出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刻度,驀然回首,你才發現自己已經距離當年的燈火闌珊好遠好遠。一路上,同行的旅伴或許有些變化,然而好在你知道在各自相異的面目底層,蘊藏著極為類似的靈魂輪廓,這帶給你一絲寬慰—或許隻身孤獨,但你並不寂寞。

展覽開幕之前,伊通公園總是忙碌和喧騰著,空氣裡瀰漫著焦慮和欣喜的氣味,因為藝術家們從來不會對自己生命和創作現況感到滿意,所謂的藝術創造工程就在這種痛苦並快樂著的膠著快感中匍匐前進。我想起小時候閱讀到的佛教經典,提到原本可以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因為不忍在地獄中受苦的靈魂,因而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的就是度化眾生。說當代藝術是地獄未免太刻薄,伊通公園也不是什麼供人冥想膜拜的化外聖壇,只是看見劉慶堂和陳慧嶠兩位伊通的靈魂人物總是日復一日地在同樣的地點為藝術和執迷於藝術的眾生服務,內心關於他們的形象總是散發出某種具有崇高感的光暈和色調。

25年前,或許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伊通公園就像是逐漸蔓延的藤蘿一樣,把人們的際遇不著痕跡地結合在一起,宛如恆星一般在黝暗的空間裡溢散光彩,旋繞在周圍的是那些面貌各異的眾多行星,而維持彼此關係的引力,就是對於藝術的忠誠信仰。不管是被推入鱷魚潭而意外成為英雄,還是舊約聖經裡無奈地接受上帝使命向墮落的尼尼微城宣道的約拿,1988年,剛從西班牙返台的莊普、甫從學校畢業的陳慧嶠、一心想當藝術家的攝影師劉慶堂、以及對於當代藝術議題有著高度熱衷的盧明德、黃文浩、陳愷璜、顧世勇……等,抱持著只是想找個地方好好聊天的單純想法,就此和這個位於伊通公園旁邊的公寓空間相遇,承租下來之後,「伊通公園」這個場域就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樣,不斷地演化繁生—從一剛開始的聚會場所和攝影工作室,後來成為展覽空間,之後又陸續出現咖啡座和酒吧,接著又恢復到單純的展覽空間……直到今天,衍生為分別位於二樓和三樓的「伊通生活空間」和原本的伊通公園展覽空間—前者以劉慶堂主辦的生活美學小品展為主,後者則由陳慧嶠負責展覽行政,和往常一樣邀請藝術家展出。時光流轉的過程總是美麗而艱辛的,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尋可供延續的平衡點,從來都是伊通公園面臨的最真實困境,經濟上的窘迫已經讓他們升起無數次要放棄經營伊通的念頭,然而總在關鍵時刻降臨一場紓困的及時雨,滋潤的甘霖又重新讓他們打起精神,抬起腳步邁向下一個旅程。就這樣,伊通公園持續前進了四分之一個世紀,行進的隊伍也從神采正熾的青年,緩緩走成了悠然沉穩的藝術界前輩,他們踏下的足跡連接成台灣當代藝術進程的關鍵途徑,順著這條道路瀏覽,你可以看見那些盛開在沃壤裡的各式花朵,繽紛了本土藝術的迷人風景。

穿梭在布展現場的,除了熟悉的面孔之外,也不乏一些陌生的新秀,伊通公園的難得之處在於,一個幾乎完全由藝術家主導的展覽空間,能夠始終對於正在發生的前衛藝術保持著開放的態度,沒有門第偏見、沒有文人相輕,就在這裡孕育出大量作品風格各具特色的創作者:他們有的已經受到普遍認同、有的還在艱辛探索,有的還是初出茅廬、當然也有的已經從藝術領域淡出……無論如何,在25週年慶這個特別的展期裡,伊通生活空間還是募集了近百位曾經在伊通展出過的藝術家提交小型作品參加第一階段的「團團圓圓」(展期為今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而命名為「禮物」的第二階段活動則較為特殊,他們將邀請25位曾經在伊通展出過的藝術家,提供三件作品的數位版權,由伊通製作成限量的影像輸出、海報或T恤銷售,舉辦時間為11月23日至12月20日,「禮物」的發起人、同時伊通公園的「堂主」劉慶堂不諱言這是一個希望能夠籌募更多營運資金的活動:「這個展希望能讓藏家的收藏更豐富,藝術家的創作更活潑,也為伊通填補經濟的缺口,有力氣走接下來的路。」

歲月無聲,就如同旋繞行走在時鐘刻度上的指針一般,恍惚之間你以為總在原地輪迴,然而不期而遇的臉孔和際遇卻驀然地提醒了你關於時間的意識—就從那個時刻開始,你已經踏上那條無限向遠方延展的道路,生命的視野從此再也不同;你的腳步把沙漠走成了原野,然後你的年華在那裡綻放出如野火般燦爛的花樹。25歲的伊通公園,我很榮幸自己能夠在這裡靜靜端詳那如劇場般的布展現場,想像著那一幕幕值得被記憶的主角和場景,期待著即將登場的展覽開幕,期待著從那之後還在繼續書寫的、關於伊通公園的種種情節,而故事的開頭就是這麼說的:從那之後……

(藝外雜誌2013年12月號 p32-33)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