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戰鬥的時間:簡述張立人的敘事體黃建宏
穿越劇:在台灣各階段生命政治與運動的檔案文件史謝家瑜, 黃建宏
如果「女人」不只是感覺的販賣機黃建宏
台灣當代藝術2005-2015關鍵字:生命政治黃建宏
我來是為了坐下來說我的事聽你的事:反生命政治的起點黃建宏
鬼化連篇:從巴迪烏-烏盆記談藝術生產中的生命政治黃建宏
前衛面前與縫隙背後――赤瀨川原平的另類現代性傳說黃建宏
生命地貌的不可見破洞|記錄陳界仁的停戰區之旅黃建宏
台灣.我的愛;藝術.我的愛|從秦政德個展「冷藏摘要」談起黃建宏
如何面對繪畫平面的支配?黃建宏
關係聲音的行走式巨響:淺談金羅兒的聲音計畫黃建宏
在球體之外生產地表──南洋拓樸之旅黃建宏
失誤式閱讀作為一種生產方法黃建宏
藝術腹語術:關於余政達黃建宏
我們是否要得太多? 台北雙年展的「res」與「ding」黃建宏
等式的邊界|小肥姘 吳山專&瑛葛黃建宏
「動」畫:仿生還是賦靈黃建宏
行動:站在自由貿易協定前發生的藝術黃建宏
棋盤中的藝術——曼.雷如何在台灣超現實?黃建宏
公共性的協商:首爾的文化政策與藝術黃建宏
商業交易中的現成物|王俊傑的空間物件與物件影像黃建宏
藝術家如何碰到影像?工廠影像與無意義關係黃建宏
世界如何成為散文?黃建宏
人群系譜學的可能性? 黃建宏
蒙太奇下的人民黃建宏
反身創作的時刻:921、88、311…之後黃建宏
陳界仁《幸福大廈I》開啟的問題黃建宏
侵犯藝術:會田誠的徒然紀念館黃建宏
Cover不住的「心交」黃建宏
如果動漫是一種風景?佛蘭肯斯坦之「萌」黃建宏
CGM的肉身噪音:黑狼那卡西的革命魂黃建宏
諸眾現身之處:當代藝術自學與批判之必要黃建宏
從世界到花園的繪圖術:談邱志傑的能量敘事黃建宏
溝通的籌碼:論豪華朗機工的「菌擊式」策展《福》黃建宏
對好市長進行究責的必要性:新自由主義的真偽問題黃建宏
壓力鍋內的殘餘劇場黃建宏
附著與牽絆|告別「父之觀看」的撿拾攝影術黃建宏
套層女相之「署謎」:逗留在動物性與媒體性之間的侯怡亭黃建宏
以單子碎片看《悲情城市》的文件化:等待的零度時刻與無人稱的記憶黃建宏
黃建宏 ╳ 王俊傑對話:物、慾、雜處與影像黃建宏
我與後地方丸首航黃建宏
沒有眼神的慶典|論陳敬元在政治中的不適黃建宏
聲音的拓樸式外交-論余政達的「語音-藝術」黃建宏
感性分配下的健康幸福─從【美哉台灣】論對於白內障式觀看的抵抗黃建宏
「宏觀調控」: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黃建宏
無人房間:數位影像中的無人稱觀看-論王俊傑的【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黃建宏
轉向自身之「場」-不確定的自我技術:論顧世勇沒歷史的光黃建宏
流浪者的陸塊:淺談莊普的「賭徒-藝術家」與「藝術家-詩人」黃建宏
風景寫生中的「數位-眼」 評林冠名「靜默突襲」個展黃建宏
科技時代的倖存之味—林冠名與果凍時代黃建宏
風景寫生中的「數位-眼」黃建宏
存在的抽象之眼:試論袁廣鳴的生命-影像黃建宏
價值的重力學:論涂維政的文明考古學黃建宏
張乃文的不是東西黃建宏
如何「回一顧 」與碎形經歷黃建宏

 

《 套層女相之「署謎」:逗留在動物性與媒體性之間的侯怡亭 》文 / 黃建宏

侯怡亭的影像創作以自身身體的在場和演出,經歷過幾條不同軸線的嘗試與發展,像《看我七十二變》和展出機會最多的《篡位者》系列,是身體嘗試與投影疊合的行為錄像和數位輸出;還有《現實動作媒》系列與《超高難度限制級瑜珈》中以身體的存在作為視覺引導,用鏡框和拼貼在現實場景中產生的異空間幻境;而稍早的《帶我回家》和《Still Lifes》則以廣告式的被消費女性影像和物件,進行類現成物的展示;而最新的《複體》系列則連繫著2003年的《台北變裝秀》和2009年《『剝皮寮』變裝秀》兩個系列,身體切入感官更為強烈的現實場域,但這些影像再現中的存在與肢體形象又被刺繡所包覆。
  
無論是哪一種操作和呈現方式,藝術家的身體和形象、裝扮的花紋與場域的影像之間的關係,讓每一次不同的圖層對話都像是一條無法確定時空和意向的蟲洞,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內在平面(a simple immanent plan)。所以,侯怡亭創作的核心可能不只是表演、攝影或女性藝術等標記的拼貼,而是經由不同媒材與議題、自我與再現性表象所構成的套層結構(mise-en-abîme),論者暫時稱之為「套層女相」;而《複體》系列可以說是這種蟲洞式套層女相(the mise-en-abîme of female figure like wormhole)最為重要的表達。

《複體》系列延續《『剝皮寮』變裝秀》,藝術家自己進入到日常的社會空間,但不是最早《台北變裝秀》的都會空間,而是傳統市場;「傳統市場」因為尺度、衛生與美觀等理由,而成為都市更新中亟需整頓的項目,但同時間它卻因為與新都市品味形成強烈對比,而在這潮流中構成另一層意義:肉與現實(reality)。侯怡亭選定的場所與對焦的場所影像,與今天都市面貌之間的裂縫構成了第一層套層(first abîme),再說藝術家確實讓身體進入社會空間,那充滿文明氣味卻又同時茫然的姿態,既唐突地介入卻又不知所措地呆滯,這是第二層套層,凝視不是沉思,而是無法溝通:最直接的現實無法在這凝視與再現中透露他種意義。而援引自藝術史中名畫的繪畫元素結合著無言佇立的藝術家,藝術家無法參透穿梭市場的菜販與肉販,相對地,他們也不可能理解這些繪畫元素所承載的意義,這裡出現了第三層套層;而緊緊包覆藝術家身體、填實名畫元素、與現實場域格格不入、穿透工業輸出影像的刺繡,則總結出了最後一層套層,「繡」這一層套層是藝術家的署名,也是回應台灣當代藝術的一則謎題。
 
套層結構讓佈署在再現空間中的各項元素不斷地後縮或浮凸於原屬世界之外。有趣的是這個「之外」發生在藝術家「走入」社會空間、「凝思」(contemplate)他人、「反思」引為參照的藝術語彙,用針線「縫綁」(interlace)輸出影像,這些「」中的作為卻完成了一個台灣處境的複雜再現:現實處境的無法溝通。這「之外」體現為一種署名與謎題的同一化。對應這「署謎」(sign-enigma),侯怡亭的裝扮身體就像是藝術家置入影像中的一個角色,一個隱喻台灣當代藝術家的角色,其中的喻義就是慾望和無言的同一化。
  
她慾求著在傳統市場中竄動的「生猛」生命感,意即「動物性」,但她向來的身體經驗從不似許多行為藝術家以「裸身」和「衝撞」來宣告和再現「生命力」,相反地,由自己扮演的她總是身陷在媒體中的女性形象中、進行著無盡也不可能的調整,甚至落入物化的風景或不知所措的處境。動物性於是乎無解地對比著藝術家形象所承載的無盡媒體性:數位攝影、數位輸出、刻版形象、時尚形象。侯怡亭的滯留和無言,讓傳統市場中肉與血的紋樣強化為動物面對死亡與移轉前的最後暴力,她的介入明證了藝術是台灣社會空間的一個空缺,但這空缺的執戀存在,讓台灣當代藝術家置身社會的當下矛盾性實體化,這樣的實體化正是今天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面對社會挑戰時,急於迴避或企圖消解的。只是,侯怡亭在其署謎中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自身徹底的媒體化,而且一路走來嘗試著各種媒體化,既是女性獻祭的痕跡,又是跨越性別的批判記號。
  
這個逗留在動物性與媒體性之間的身影,等待甚至企求著「手」;然而,藝術家所使用的「刺繡」卻一如被現實場域、被動物性震懾而推拒的身形一般,被一層層的媒體平面、圖膜、技術與品味所拒絕。刺繡作為「署謎」,指出了兩個開掘蟲洞的施作者,一是藝術家自身,另一是藝術家之手,這兩個施作者的作為就是穿梭其中、縫綁著不可縫合者。因此,套層結構首先就是投射平面的不可能,  
這些套層結構讓內在平面與心理投射的詮釋都變得非常尷尬,可是,藝術家自我和這套層結構的共存,後者明顯地讓藝術家無法因為現身而表達其個體的完整,而現身則讓套層結構不只是意義的掌握,而且掌握到的是空缺與不可能性的意義:謎。再則,這套層結構作為一種意義的探索,也不是閃電般的異質性連結,不是臨時烏托邦的表現,而是勾引著生產性與生產力的對質和差距。
  
正是這樣的「勾引」讓藝術家在物理層面上女性身體的現身,並不回返性別的批判性演出或是純然作為徹底物化與性慾化的戀物物件,「她」因為跳開這兩個極端的回返而保有社會性的權力,因為滯留而不落入一種功利的正義──為了解決社會現實的問題而將現實問題快速物化──,「自我」不存在於象徵性的拒絕姿態裡,甚且已經在形式上宣稱自我的消解,也不存在於現身中,而是發生於具象的滯留、異質感知間的逗留和專屬個體之路徑在不斷異質化的平面上的穿梭,在層層疊疊的圖層世界裡以「謎」浮凸或凹陷出台灣當代藝術的一個真實面貌。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