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戰鬥的時間:簡述張立人的敘事體黃建宏
穿越劇:在台灣各階段生命政治與運動的檔案文件史謝家瑜, 黃建宏
如果「女人」不只是感覺的販賣機黃建宏
台灣當代藝術2005-2015關鍵字:生命政治黃建宏
我來是為了坐下來說我的事聽你的事:反生命政治的起點黃建宏
鬼化連篇:從巴迪烏-烏盆記談藝術生產中的生命政治黃建宏
前衛面前與縫隙背後――赤瀨川原平的另類現代性傳說黃建宏
生命地貌的不可見破洞|記錄陳界仁的停戰區之旅黃建宏
台灣.我的愛;藝術.我的愛|從秦政德個展「冷藏摘要」談起黃建宏
如何面對繪畫平面的支配?黃建宏
關係聲音的行走式巨響:淺談金羅兒的聲音計畫黃建宏
在球體之外生產地表──南洋拓樸之旅黃建宏
失誤式閱讀作為一種生產方法黃建宏
藝術腹語術:關於余政達黃建宏
我們是否要得太多? 台北雙年展的「res」與「ding」黃建宏
等式的邊界|小肥姘 吳山專&瑛葛黃建宏
「動」畫:仿生還是賦靈黃建宏
行動:站在自由貿易協定前發生的藝術黃建宏
棋盤中的藝術——曼.雷如何在台灣超現實?黃建宏
公共性的協商:首爾的文化政策與藝術黃建宏
商業交易中的現成物|王俊傑的空間物件與物件影像黃建宏
藝術家如何碰到影像?工廠影像與無意義關係黃建宏
世界如何成為散文?黃建宏
人群系譜學的可能性? 黃建宏
蒙太奇下的人民黃建宏
反身創作的時刻:921、88、311…之後黃建宏
陳界仁《幸福大廈I》開啟的問題黃建宏
侵犯藝術:會田誠的徒然紀念館黃建宏
Cover不住的「心交」黃建宏
如果動漫是一種風景?佛蘭肯斯坦之「萌」黃建宏
CGM的肉身噪音:黑狼那卡西的革命魂黃建宏
諸眾現身之處:當代藝術自學與批判之必要黃建宏
從世界到花園的繪圖術:談邱志傑的能量敘事黃建宏
溝通的籌碼:論豪華朗機工的「菌擊式」策展《福》黃建宏
對好市長進行究責的必要性:新自由主義的真偽問題黃建宏
壓力鍋內的殘餘劇場黃建宏
附著與牽絆|告別「父之觀看」的撿拾攝影術黃建宏
套層女相之「署謎」:逗留在動物性與媒體性之間的侯怡亭黃建宏
以單子碎片看《悲情城市》的文件化:等待的零度時刻與無人稱的記憶黃建宏
黃建宏 ╳ 王俊傑對話:物、慾、雜處與影像黃建宏
我與後地方丸首航黃建宏
沒有眼神的慶典|論陳敬元在政治中的不適黃建宏
聲音的拓樸式外交-論余政達的「語音-藝術」黃建宏
感性分配下的健康幸福─從【美哉台灣】論對於白內障式觀看的抵抗黃建宏
「宏觀調控」: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黃建宏
無人房間:數位影像中的無人稱觀看-論王俊傑的【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黃建宏
轉向自身之「場」-不確定的自我技術:論顧世勇沒歷史的光黃建宏
流浪者的陸塊:淺談莊普的「賭徒-藝術家」與「藝術家-詩人」黃建宏
風景寫生中的「數位-眼」 評林冠名「靜默突襲」個展黃建宏
科技時代的倖存之味—林冠名與果凍時代黃建宏
風景寫生中的「數位-眼」黃建宏
存在的抽象之眼:試論袁廣鳴的生命-影像黃建宏
價值的重力學:論涂維政的文明考古學黃建宏
張乃文的不是東西黃建宏
如何「回一顧 」與碎形經歷黃建宏

 

《 藝術家如何碰到影像?工廠影像與無意義關係 》文 / 黃建宏

「韓國藝術家獎」(Korea Artist Prize)是國立現當代美術館(MMCA)一年一度的重要獎項,針對韓國重要藝術家的計畫進行徵選,補助四位入圍藝術家在美術館完成計畫項目,每位藝術家都擁有足以進行個展的空間和資源,再經由評審選出一位年度得獎者。該獎項在韓國當代藝術界是極具代表性的獎項,所以可以從入圍者名單看到入選者都是具有相當創作經驗累積的壯年藝術家。這個從1995年開始的「年度藝術家」(Artist of the Year)轉型而成的獎項,從2010年起更強化策劃取向與國際走向,因此,無可諱言這是一個觀察韓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指標。

2013年進入決選的四位藝術家,其中國際經驗豐富的Ham Yang Ah,以「形容式生活:無意義工廠」展出的錄像計劃,是今天越來越鮮見、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影像觀念創作。「Yang Ah的」影像既不作為技術追求的抽象美學範疇、不作為任何議題的媒介、更不是藝術家自我的再現,全球化之後的共同現象,似乎是世界各地幾乎被工廠、園區與商場所佔滿,而所有人幾乎都在一種過度的勞動狀態下「過日子」。如果十九世紀科層制的軍隊管理系統成為社會的組成結構,那麼,2000年之後的亞洲則跟上了英美鋪陳十多年的全球化架構,將社會關係(特別是生產關係)的所有環結都予以「公司化」,推進到我們今天的生產關係與勞動處境。

「個體」我們越來越需要面對這種只對少數投資者有意義、對大多數人而言卻幾近無厘頭的生產狀態,

生產的雙面性 Richard Senette
使用現有的footages 既在其中 又在之外(dehors)
與Ranciere不同的解放方向

關係如何有意義?這是洪席耶、凱斯特與畢夏普先後對關係美學的社會關係(或政治關係)提出追問、質疑甚至批判。換言之,我們現存處境中有許多關係都是無意義的。

展覽本身如何可能作為提示生產機制的生產藝術?

社會中的個體
2006年開始旅居荷蘭創作
生活三步曲
從《在生活中…作夢》(2004)、《過渡生活》(2005)跟《無厘頭工廠的形容式生活》(2010[2007, 2008])、《無厘頭工廠》(2013)
何時開始「無厘頭工廠」?
《》
《》
《》
《》
《》
《》
《》

個體(錄像、繪畫、雕塑…)與星叢(裝置)如何能夠產生連繫

《框架之外》(Out of Frame),如果我們的處境變得「不確定」,那麼生活還會有所謂的實存嗎?

服裝與科幻 《看不見的衣服》 觸摸還會不會是問題?當衣服不再與觸摸有關
3D模型與立體剪裁 所謂的信號控制者 影像操控者 更美的存在
影像是用來思考的

《鳥眼鏡頭》的高速攝影 內外的辯證 翅膀幾近凝結的攝影讓鳥與空間、飛翔與空間之間變得失去真實感。

《永恆的自我感覺良好》一邊是殘酷的戰爭,一邊則是美麗的街道,以及交集的新聞畫面

In these days, I've study some articles and videos I could find on website, and I begin to prepare one article. The main points of article will focus on :
1. artistic attitude vs adjective (precarious, flexible, in-between) situation. Your attitude is not based on "more reel" representation, but "documenterize" this intern-structure, caused by the new exploitation (frustration) of capitalism.
2. The installation creating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relational constell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individual. We could find your ambition intention to push this relation to a polarization very dialectic.
3. How to invite the people to think this factory-world (wall of installation as box of machine)? I feel you reveal one fact, the rhizome as phenomena is not the given reality after postmodern, but an active virtual phenomena that should be created by some effective ideas.
That's why your installation is not an enlightenment or any collective knowledge, but a precarious "work" with productive space of interaction.
I like your works, because you create the virtual action and instability in works as well as in the installation.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